看着很揪心!我一直惦记着那几个 来我家喝水、不吃东西的年轻人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二野三野一部进入浙江境内,一路势如破竹,5月3日解放了杭州。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凌厉攻势,国民党李延年兵团残部约二万多人在4月底至5月初陆续败退丽水。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杭州,一路势如破竹。5月9日,人民解放军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长童国贵)九十七团、九十八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一团、一一团、一二团,从金华、永康南进,当日晨解放宣平,午时解放缙云,傍晚抵达丽水(今莲都)县城东郊。

  9日晚,第一一团进抵丽水县海潮村,遭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师部及其警卫营抵抗,解放军迂回包抄,22时许发起攻击,毙、伤、俘敌500余人。之后,解放军第三十四师各团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城内残敌,第三十三师九十七团在北郭桥与国民党第八十八军一部展开战斗,于午夜时分逼近丽阳门。

  5月10日凌晨,三十三军为增强力量,又将九十八团从缙云国运丽水参加战斗,6时30分,第三十四师部署第一团占据城东南地区,第一一团占领城东,第一二团占据城西北三岩寺位置,准备协同第三十三师一起攻城。

  9时30分,第九十八团向城内之敌发起政治攻势。10时许,厦河门之敌挂出白旗投降,第九十八团一边派第九连进入厦河门受降,一边派侦察排和第八连赶至城南渡口拦截渡江南逃之敌,歼敌百余人,然后从南明门进城,协同第九连追歼城内顽敌。

  与此同时,第三十四师各团和第三十三师九十七团也先后突入城内,搜索追歼残敌。5月10日11时许,解放军全歼守城之敌,在丽水县城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布告,宣布丽水县解放。随后,地方党组织及其游击队进城与解放军会师。

  12日,丽水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丽水县警备司令部成立,实行军事管制;原在游击根据地建立的处北县民主政府改为丽水县人民民主政府,开始建立乡村人民政权。

  老人亲历历史:

  解放那一天后,我参加了解放军

  至今,89岁高龄的郑介振老人还清晰地记着丽水解放的那一天。他骄傲地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经历过解放那一天,当时读中学的他背着家人参加了解放军,跟着第三十三师一路挺进大西南,一直在四川部队工作,直到1972年才复员转业回丽水。

  当时只有19岁的郑介振在处州中学读书,5月9日晚上,听说解放军要来了,学校怕伤及学生,便关上校门。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枪声和炮声,同学们紧张又激动,都睡不着觉,还把铺盖搬到了操场上。

  “我当时一点也不害怕,其实我们学校有些学生和老师已经加入了地下党,有的同学课没上完就去参加解放军了,学校里都在传颂解放军的好,我很羡慕,羡慕那些先走上革命道路的人。”郑介振说,“我和同学爬上学校围墙想看战况,但是没看到,只听到枪响。”

  5月10日中午,丽水解放,学校里一片欢腾。那一天,郑介振下定决心参军。过了两天,三十三军政委高治国来到处州中学。“他召集我们在操场上作动员讲话,宣传革命思想,号召知识青年应有作为,为国为家将革命进行到底。”郑介振说,他听了之后热血沸腾,和班上十多个同学一拍即合,一起报名参了军。

  郑介振是碧湖镇人,家庭比较富裕,又是家中长子,担心父母不支持,于是瞒着家人。经过碧湖镇的时候,他担心被家人发现,刻意“躲”在队伍中间。郑介振笑着回忆,后来父亲还是知道了,追到松阳为他送别。

  今年87岁的詹燕庭老人对解放军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和母亲住在丽阳门附近,解放前一天,听说解放军要来了,很多人闭门不出。“因为国民党太坏了,我们家都被抢过,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解放军是什么样的,所以就先躲了起来。”

  据《中共丽水(莲都)党史》记载,当时李延年残部败退丽水后,城内秩序极为混乱,城内和城郊的民房、祠庙几乎全被占用。这些国民党溃军给丽水百姓带来了灾难,他们大肆抢劫,商店和民宅都不能幸免,老百姓对军队心有余悸。

  “当天,我们听到解放军在门外喊:‘你们出来吧,不要害怕,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队伍,是来解放你们的!’” 詹燕庭说,她和母亲听到喊声,马上出了门。当天天气很热,那一小队解放军战士还穿着很厚的棉衣、背着枪,个个热得汗流浃背,草鞋也破破烂烂,脚上都有血泡。“妈妈赶紧烧开水给他们喝,又拿出吃的,但他们只喝了点水,一点东西也没吃。”

  10日,解放军攻打丽阳门,詹燕庭远远看到有战士在城墙上中弹坠落。“看着很揪心!我一直惦记着那几个来我家喝水、但坚持不吃东西的年轻人。解放了,我们太高兴了,共产党都是为老百生谋福利的。”老人动情地说。

  重访旧址

  遗迹或会消失,历史永被铭记

  解放丽水城时,海潮村和丽阳门是两个重要的旧址。海潮村在城东,是解放丽水城首战发生之地;丽阳门踞城北,是最后攻城关键之地。

  在原莲都区史志办主任叶剑平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丽水县海潮村解放军第一一团歼敌旧址。站在紫金派出所斜对面,从丽水灵山寺向西蜿蜒而下的好溪堰溪水清澈流淌,岸边围着漂亮的石栏杆,堰后的小山包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整齐的楼房,幼儿园里传来孩子们的嬉戏欢笑声。

  海潮村党支部书记徐建云告诉记者,第一一团歼敌的地方就在紫金派出所斜对面的小路以西、丽青路以南、花园路以东、好溪堰以北包围的这片区域,过去荒芜的小山包,被老丽水人称为“岩塘背”,解放后先是建起了羽绒厂和罐头厂,如今厂房租给了幼儿园,罐头厂拆除后建起了兴业大厦。“虽然旧址消失了,但是村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离开海潮村旧址,记者跟随叶剑平来到中山街上的丽阳门古城墙。1949年5月9日那个难忘之夜,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战斗。“当时九十七团向城墙上的敌人展开政治攻势,敌人表示缴械投降,当九十七团战士上去受降时,敌人却从城墙上开枪并扔下手榴弹,当时5名战士英勇牺牲。”叶剑平指着丽阳门城墙说。

  丽阳门城墙是丽水古城的标志,在元代建成,经过历代修缮,一直作为防御工事,解放战争时亦不例外。1978年扩建了中山街,拆除了丽阳门城门,堆埋了大水门至小水门沿江古城墙,如今只剩下这一段长68米、高6米、宽8米的城墙。青砖斑驳的墙缝里长满了苔藓和野草,走在城墙下,凝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它像一方古老的印章,盖在丽水这座崛起的新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