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柯基


     随着1976年四人帮的垮台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医院也开始了新的一页,全院职工人心思定,逐渐走出“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阴影,精神振奋的开始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制度建设,“拨乱返正”使各项工作都在向正规化方向发展,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提到议事日程,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纠正冤假错案、职称改革、较大范围的职称晋升等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84年在卫生厅、局的布置下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医院开展了轰轰烈烈创建“文明医院”和“文明单位”活动,这是一场多年未有过的大型活动,全院上下鼓足干劲、下大力气,投身于向医院“脏、乱、差”的治理中,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经过6个月的努力,医院面貌和职工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经过省市检查组的检查、验收,医院荣获省、市“文明医院”和市“文明单位”称号,随后几年连续几次获此殊荣。


     此间,1978年张朝宗同志出任院长,1979年李冕同志出任院长,1982年钟长余同志任党委书记,韩怀智同志任院长。为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医疗技术管理,1982年任命外科主任胡积荣、内科主任施尚志为副院长。 这一时期医疗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1980年恢复了肺科,至此原有科室全部恢复,普外科在科内设泌尿外科与胸外科专用床位,医院掀起“西学中”的高潮,各科广泛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开展了肝穿、心包穿刺、电除颤、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冷冻法治疗白内障、全鼻再造、颈大块切除以及骨科、妇产科的显微外科手术等等,都取得较好成绩。在临床开展了心电监护,1981年使用了纤维胃镜检查,1983年在胃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内窥镜室,增加了纤维肠镜等。1982年病理科成立。


     1980年医院床位达390张。由于工作量的不断增加,1982年床位又扩充到450张,当年新干部病房建成,床位从原来的33张增加到83张,82年底医院总床位扩大到500张。1980年时有职工600人,1987年医院职工总数达750人左右。年门诊工作量最高已接近1966年的36万人次,80年住院病人突破10000人次。为了扩大医疗范围,逐步向“大卫生”的目标拓展,1983年医院在合肥地区率先开展了家庭病房,打破医院封闭模式,送医送药到病家,根据病人需求,安排各科室医护人员出诊。


     这一时期医院设备大量添置,购买了东芝500毫安X机,超声心血管诊断仪,基础代谢仪、纤维胃镜、肠镜、膀胱镜、心电监护仪、显微手术镜等75台件。

 


 
改革发展时期:(1988-2003)


      这十余年来是我院大步向前,快速发展的年代,在国家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医院四任院长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动脑筋、大胆创新、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开拓前进,使医院的面貌发生较大改观,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1988年我院在全国卫生系统大力推行改革的大潮中,也步入这一行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医院改革。首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下及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我院院长,吸引了16位有志于医院改革探索的同志参与竞争,经过几轮角逐,最后医院原业务副院长叶刚同志,受聘担任党委书记兼医院院长,医院从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为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改革初始即从体制、人事、管理、经营模式上进行了一场有益的改革尝试,从此医院步入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快车道,迎来了医院的飞速发展。改革初始首先成立改革办公室,按照撤、停、并、转的思路,调整中层机构,配备好各级班子,制定了全院包括管理、医疗、经济指标、服务等一套考核办法,应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各医疗指标、床位利用等明显提高,当年经济收入比前一年提高100%(4月后计算),1988-1989年,引来全省及省外40余批医疗单位来院参观、学习。


  1991年秦少廉同志调任医院党委书记,1992年叶刚同志调离,方宗义同志接任医院院长,秦少廉同志卸任后,魏守忠同志接任党委书记。1993年医院启动创建“等级医院”活动,成立创建领导班子,1994年3月正式拉开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序幕,全院同志根据“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踏踏实实的开始了“上等级、创优质”的创建工作,后经省卫生厅等级医院检查团检查验收,1995年3月被命名“二级甲等”医院。1994年医院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在医院的支持下,通过妇产科的努力和全院各科的配合,经省“爱婴医院”检查团的评审,1994年,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


  1995年院领导班子换届,当年4月新一届班子上任,陈社新同志继任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层管理机构更名为处,减少机构6个,调整了结构和任务,发动群众开展“三献”活动,包装医院形象,进行医院院标形象设计、创办“庐阳医报”、创作了院歌,创“名牌、民牌”医院,着眼于经营管理,院内科室实行了部分成本核算,在努力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从大卫生的角度出发,扩大医疗的辐射面,1997年医院专门成立了社会服务科,(1999年改为社区服务中心),在做好家庭病房工作的同时,扩大了工作范畴。1998年医院在原蜀山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市一院分院。分院新建一栋医疗大楼,设床位200张,由医院派出管理人员及医护专家到分院工作,并于2000、2001年先后在瑚珀山庄、太湖路、建立了二处社区服务站点。1995年本届班子在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即开始了向“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进行筹划,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经过软、硬件的充分准备,在全院上下的一致努力下,于1997年经等级医院评审团的全面评审,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标志着医院又上了一个档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