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的大力支持,为全国各地推进良种基地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目前,北京、江西、四川等多个省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或措施。2015年,224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都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江西省林业厅印发了《江西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对全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了江西省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四川省林业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10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及所在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全面加强基地生产建设、科技支撑、质量考核与管理工作。
在全国各地基地建设的快速推进中,我国已成功建立了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数据库和网站,实现了档案信息电子化,成立了杉木、马尾松、落叶松、油茶、油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北京、河北、山西等13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目前,全国现有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24处,其他各类林木良种基地1200多处,面积1000多万亩,采种基地面积600多万亩,育苗面积1900多万亩,不仅有效促进了生产、管理、科研相结合,提升了种苗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更为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提升林木良种供应能力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国家林业局统计显示,随着良种基地的推进,全国种苗保障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近5年来,这些良种基地为生态建设累计提供林木种子1亿多公斤,其中林木良种1600多万公斤,生产合格苗木1900多亿株、良种穗条210亿条(根),良种使用率由51%提高到61%,极大地保障了国土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杨超表示,长期以来,我国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生产周期长,从选育到良种产出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全面加强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管理,特别是增加投入、重点建设、挖掘潜力、促进多产良种,是推进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的现实途径,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突破 种质资源关系林业发展竞争力
林木种质资源与培育良种、品种创新是何关系?为什么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保护我国林木种质资源?
有专家说,在决胜生物经济时代,谁拥有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谁就会赢得品种创新的主动权,就易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抢得占领制高点的先机。
“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立足长远,抓林木种质资源根本,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入手进行了长期规划,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4年,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科技部同意,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规划了未来10年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标志着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进入了按“路线图”发展的新时代。
这一行动意义深远,在全球森林面积锐减、物种濒危加速、森林健康受到威胁、森林功能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林木良种,将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源头有水”、种质资源足够丰富,才有创新的可能。
《规划》提出努力实现林木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两大目标,分两步走,前期目标2014年-2020年,建立完善、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或规程,使林木种质资源研究、保护、利用、管理等过程规范化、系统化;完成各省区特有、珍稀、濒危、重要树种种质资源安全抢救性保存,基本完成种质信息数字化;建成异地保存专项库36处、异地保存综合库53处、原地保存库390处;建成一批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种质资源的原地保存库;启动国家级设施保存库建设。后期目标2021年-2025年,全面完成各省(区、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建成异地保存专项库50处、异地保存综合库70处,建设原地保存库1510处;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成全国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建立监测、评价和高效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监测和管理平台,最终实现重要树种种质资源动态监测和高效管理。
实际上,我国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建立了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平台,开展了杉木、松类、杨树等近百个重点树种(属)的遗传多样性及变异状况的分析评价,完成了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为种质资源研究在基因水平上开创了先例。
大战略推动大发展,在长期规划引领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动作频频,启动建设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成立了全国林木种质资源技术协作组,编辑出版了《油茶优良种质资源》《中国枣种质资源》《中国马尾松优良种质资源》《中国核桃种质资源》《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中国枸杞种质资源》《中国李杏种质资源》等系列丛书,全国各地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也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浙江、山东出台了省级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规划。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新疆、甘肃等17个省(区、市)及龙江森工集团已完成或正在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新疆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320万元用于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试点工作;2011年-2014年山东省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各级财政投入2735万元,组织了林业系统和6所高校的159支调查队伍、1150名调查人员,设置4043个样地,采集8.5万份标本,拍摄40万余张图片,全面摸清了全省野生树种、栽培树种、古树名木、引进树种等种质资源情况;调查结束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调查成果,全省林木种质资源共计91科276属946种,比《山东树木志》增加了12科57属372种,其中野生树种80种、栽培树种188种、引进树种104种,发现新种5个、新记录24个。吉林省研发了林木种质资源电子数据平台,掌握了濒危植物如长白松、东北红豆杉等种群状态、濒危程度,建立了落叶松、红松等10多个树种优树收集区和收集圃,收集优树家系和无性系基因资源千余份……
国家林业局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建立13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累计保存面积4800亩,保存杉木、马尾松、杨树、板栗、枸杞等林木种质资源超过2.1万份。
杨超表示,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林木良种选育的原始材料,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因此,发展现代林业,必须把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作为第一根基,只有不断实现收集、保护、应用上的突破,才能使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维护国家物种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跨越 林木种苗质量关系绿色发展的明天
如果说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为林木种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种苗的优劣则关系着现代林业乃至绿色中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