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這是民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民生改善、吸引人才都有重大意義。”阿克蘇地委書記竇萬貴說,“十八大以來阿克蘇地區增加了400多萬畝綠化面積,最有力的支撐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今在阿克蘇,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站在多浪河邊,流水汩汩輕吻堤岸的聲音,讓人恍然覺得似在水鄉。2017年,阿克蘇地區降雨量較前一年增長220%,空氣濕度明顯上升,全年沙塵天氣從上百天降到20天左右。
“荒漠綠化改變了阿克蘇地區人民的生存環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阿克蘇地區林業局黨委書記夏宏偉說,“如今,更多年輕人留在了阿克蘇,在這裡實現人生價值。”
系統治理:提供荒漠綠化的中國方案
夢想總是美好,藍圖也易於規劃,然而要實現夢想,除了腳踏實地之外沒有捷徑。在林區深處的柯柯牙紀念館,四張柯柯牙綠化工程的衛星遙感影像全景圖顯示著阿克蘇荒漠化治理的震撼歷程。從最初一點綠色開始,到2017年的遙感圖,同比例的整個畫面已經完全被綠色所覆蓋。
如何建設生態文明?換句話說,柯柯牙奇跡如何發生?
“早期柯柯牙精神概括成四句話:自力更生,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如果要概括成一句話,就是要依靠黨和人民的力量來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隻要依靠黨和人民,所有的事情都能干好。”頡富平這樣總結。
光苦干不行,還得巧干。科學理性和變革創新精神,成為阿克蘇荒漠綠化工程成功的關鍵因素。
李宗明對此有著清晰的認識。這位原柯柯牙林管站站長,如今是阿克蘇地區航空護林站站長,一生都在和林子打交道。“放在以前,還航空護林,哪兒有那麼多林子啊,用腳都走過來了。”李宗明說,“阿克蘇荒漠綠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科學思維功不可沒。”
“水的問題貫穿始終。”李宗明說,“從柯柯牙綠化工程開始,我們把以托木爾峰為代表的天山南麓融水有效利用起來,先治水,再植樹。”32年間,阿克蘇荒漠綠化各個層面的經驗都被不斷復制推廣,為世界干旱地區荒漠綠化提供了樣板。
採用溝植溝灌節約水資源,開溝壓鹼、洪水排鹼來改良土地,又探索出春秋兩季植樹的模式來提高效率,如今它們在全國很多地方廣為應用。
貫徹“適地適樹”的原則來選擇樹種,又逐步探索出“以林養林”的方法來推動林業的優質管護和可持續發展。生態林和經濟林協調並進的模式,讓以紅旗坡蘋果為代表的阿克蘇地區林果業突飛猛進,阿克蘇蘋果成了全國最有含金量的水果品牌之一。
在長期實踐基礎上,阿克蘇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溫宿縣,11公裡長、9公裡寬的壯觀林帶讓縣林業局退休干部胡安江的語氣裡帶著自豪:“縣政府投入2000萬元,種了1萬畝生態林,因為長得非常好,產生了示范效應,后面的9萬多畝,都是社會資本投入的,共有20億元。我們用2000萬元撬動了20億元。”
“如今我們不再擴張面積,而是在現有綠地容量內提質增效,從而向全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生態產品。”張志軍說。金秋時分,正是阿克蘇蘋果收獲的季節,此刻無數的播綠者正在自己親手植出的綠蔭裡享受生活的喜悅。而在漫長的歲月中,這喜悅將和綠水青山一起,代代傳遞下去。(劉東萊 隋雲雁 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