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侣行”张昕宇、梁红从北京出发,过罗布泊,进入阿富汗,穿越中东16国,经过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家,最后经埃及,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结束。驾车西行的两万公里,他们穿越无人区,走过全球百分之八十的战争国家,还原了战火笼罩下的土地上人们生活的真实场景。
他们拍摄下了在这段路程中的见闻,剪辑为《侣行》第三季的视频节目,最近张昕宇出版了此次中东之旅的纸质书,名为《侣行3》,澎湃新闻记者
专访了张昕宇、梁红。
张昕宇(左)、梁红《侣行3》中记录了他们在“死亡之海”罗布泊的陷车、偶遇神出鬼没的野骆驼、躲沙尘暴的经历,也记录了他们在进入战区以后看到的惨绝人寰的屠杀和当地人在炮火中艰难的求生,张昕宇谈到这趟中东之旅颠覆了他们理解的一切,“曾经我们关于21世纪这个时代的认知,完全崩塌……我满心是无力感,对于这一切的无能为力:我们甚至无法帮一个孩子平安上学,无法帮一个妇女露出脸来,也无法帮一个难民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而无论是《侣行》的影像还是这本《侣行3》,所呈现的不过是他们所经历的极小的一部分,张昕宇说:“大家看到的影像只是我们经历的百分之一,这本书能到百分之一点五。就是我们随手拍下来了,拍下来就把它们剪成片,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无法传达。”张昕宇口中的“无法传达”的许多是过分惨烈以至于无法公之于众的,他讲到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发生一次恐怖袭击,一下子炸碎400多人,电视报道时最多只是说一个数字,而实际上张昕宇和梁红跟着去收尸的时候根本看不到尸体在哪儿,只是偶尔能看到裹着心包的心脏,“我们才知道人体最结实的部位是心脏,我们最多的时候一天捡了一麻袋的心脏。”
这不是侣行的第一次冒险,“侣行”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与危险相伴,张昕宇梁红及其团队,走到过混乱无序的索马里,走到过冰天雪地的奥伊米亚康,去过无声恐怖的切尔诺贝利,也去过热烈澎湃的马鲁姆火山……2018年,是张昕宇和梁红“十年之约”的最后一年,从2008开始“侣行”计划,迄今他们已走过二百多个国家与地区,他们的愿望是将全部的国家走完。他们曾经白手起家生意成功,是比较富有的商人,这些年,他们在“侣行”上的花费已逾3亿。
此次中东之行让他们感受最大的就是:“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中东之行中,他们和难民小朋友做风筝,去探望了为中国战士守墓的巴基斯坦老人,也“点亮”了巴米扬大佛。
光影还原“点亮”巴米扬大佛相比于对人的屠戮,恐怖组织对于文物的劫掠与损毁也让人触目惊心。
去年在北京故宫展出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文物展中,200多件来自四个重要遗址(分别为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贝格拉姆与蒂拉丘地)的文物自2006年开始便在世界各地巡展,从欧洲、北美洲到澳大利亚,如今再漂流到北京,让人难过的是,这些如此精美而珍贵的遗产十几年来无法“回家”。1996年,塔利班武装分子进入喀布尔后,巴克特里亚宝藏成为他们的首要寻找目标。国家博物馆和中央银行员工始终对文物的下落守口如瓶,他们熬过了塔利班的严刑拷打,从而成功阻止了塔利班的劫掠,而这些保护巴克特里亚宝藏的人们至今下落不明。
同样的,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中有3000多个洞窟和6个佛窟,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一尊凿于1500年前、高53米的“西大佛”和一尊凿于1700年前、高37米的“东大佛”。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
直到2001年,攻陷了巴米扬的塔利班武装分子用机枪、榴弹炮和炸药对这些佛窟进行了半个月的轰炸和扫射,致使所有佛窟毁于一旦。
2015年的6月,侣行通过三维光影技术,使用60万流明特制投影设备,1:1成功重现了53米高的巴米扬西大佛。“巴米扬”在波斯语中意思是“光芒闪耀的地方”,侣行用3D投影技术还原的通体金光的巴米扬大佛慈眉善目、熠熠生辉。
张昕宇说,这一尊大佛的“点亮”让在场的几百人都高兴起来,或者还有那些身在远方、得知消息后会有些许欣慰的人,我们很高兴能带给他们当下的这点喜悦,而我更奢望能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观,譬如能有希望,譬如能有和平。
《侣行3》截图 澎湃新闻:侣行从一开始就总身赴险境,为什么想到去这些地方呢?
张昕宇:是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去救灾,救着救着就觉得人应该换一种活法,2008年之前我们是还算成功的商人,但是我们突然觉得抛开挣钱,我们想去走走。所以我们就用了侣行的方式,在路上寻找,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后我们就去了很多很多国家和地区。
澎湃新闻:你们觉得“侣行”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梁红:走在路上时就会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这些平常聊起来觉得矫情的事在侣行中会慢慢找到答案。只有走得更远、更惊心动魄,才能觉知你在原来的状态中根本无法觉知的意义和震撼。
澎湃新闻:现在有一种“冒险风”正热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去未知的、甚至有些危险的地方,你们怎么看?
张昕宇:我们不太提倡冒险,我们更愿意说我们的行为叫探险,或者是探索。我们并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去,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的,“侣行”是从2008年就开始讨论计划,都十年了,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完成了N多我们的小梦想和大梦想,出发前是一定要做好准备的。
比如中东这趟,我们雇了安保部队,我们的火力是部队级别的,不是说安保队员什么的,我们的安保部队是一个团。你不做好准备,就是去给人当枪靶子的。我们抵达阿富汗的时候塔利班正发动“春季攻势”,把矛头对准阿富汗的外国人,外国人在这儿被明码标价:杀一个美国人奖励五万美金,杀一个其他国家的人奖励五千美金。
澎湃新闻:你们有一个口号是:“无侣,不行”对于你们而言,对方的意义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