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情深攜手同行(僑界傳真)

  近日,北京國家博物館內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趕來觀看“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0001號”中外合資企業營業執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捐資建設“水立方”、僑胞“反獨促統”的條幅……一批展示僑胞與改革開放的圖片和實物引人駐足。

  在改革開放波瀾壯闊進程中,華僑華人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華僑華人沒有缺席”

  據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僑商投資佔中國引進外資的60%以上。

  距離天安門廣場4公裡的建國門外大街上,坐落著一座園林風格的酒店,這是利用僑資建設的內地第一家合資飯店——建國飯店。

  1978年,對外開放的大門洞開,外國游客人數猛增,酒店等旅游設施遠遠跟不上。為此,中央專門成立“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游飯店領導小組”。美籍華人陳宣遠數十次飛越重洋到北京商談,最終建國飯店在1982年建成開業。當歷史的時鐘指向2018年末,國際化大酒店在北京已經遍地開花。

  回望40多年前,華僑華人是回鄉投資的先驅,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第一條合資高速公路,第一家外資銀行分行,第一家五星級合資飯店……”中國僑聯副主席、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余國春細數。“在慶祝改革開放40年之際,我們可以驕傲地說,華僑華人沒有缺席。”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也吹到了浙江南部山區的一個小城裡。“當時,文成縣很多人通過剪刀、菜刀、剃頭刀這‘三把刀’闖天下,走到國外去。”溫州市文成縣僑聯主席胡立帥說,“改革開放初期,華僑隻有1300多人,集中在意大利、法國、荷蘭等6個國家。”

  如今,文成作為涉僑人口佔全縣人口60%的僑鄉縣,16.8萬華僑華人分布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回流的僑資達100億元,是文成全縣財政收入的10倍,有力助推了文成經濟社會發展。胡立帥感嘆:“文成縣可以算作是華僑華人助力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他們勇為人先,敢闖敢干,同時心系家鄉,造福家鄉。”

  40年來,僑資和僑屬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打開國門搞建設’到共建‘一帶一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說。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

  “改革開放成就了我。”這是眾多僑胞共同的心聲。40年來,華僑華人是見証者、參與者、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改革開放就像一聲春雷,喚醒了我。”在法國打拼近30年的王榮弟說起改革開放,感慨萬千。

  “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我才有機會‘下海’經商,才能到國外去。后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給我和很多僑胞帶來了第一桶金,現在‘一帶一路’建設再一次給華僑華人的事業帶來巨大機遇。”王榮弟和妻子1987年到法國,從夫妻店開始經營,現在已經在歐洲各國開設了服裝連鎖店,下屬員工幾千人。“沒有祖國的發展和壯大,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的這番事業。”王榮弟說。

  4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人走出國門,每一位僑胞都有一段自己與改革開放的故事。

  金恆豐集團董事長施乾平說:“改革開放的40年間,是我從事的環保噴繪行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40年。我剛進入打印行業時,國內生產的大都是非環保打印機,技術水平有限,售價100萬元以上的高端打印機,90%來自進口。而現在,中國第一台5米打印機、全球首台磁懸浮恆溫打印機等最新技術,都誕生在我們企業。正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我們從學徒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標准制定者。”

  “沒有改革開放,我可能會在大別山深處的小村庄裡度過一生,沒有機會考上大學,沒有7天7夜坐火車到德國留學的經歷,更不會知道我現在從事的腫瘤早檢技術。”1990年,程東隻身前往德國深造,“當時機票都買不起,隻能坐火車”。

  畢業后在德國成家立業的程東,2000年回到上海發展,“現在國內的創新創業氛圍非常好,很多硬件設備、研究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程東現在是安派科生物醫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們團隊自主創新研發的腫瘤早期風險篩查技術已獲得了106項國際專利。

  “在擴大開放中大有可為”

  40年來,華僑華人參與和貢獻改革開放的歷史值得銘記、經驗需要總結、未來更值得期待。

  40年芳華如歌,40載春潮涌動。為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華僑華人在改革開放中的重要貢獻,一場場關於慶祝改革開放的活動在海內外舉辦——

  一個多月前,“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主題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隨后,講述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故事的系列節目《四海共潮生》播出﹔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展演在福建開啟﹔杜塞爾多夫、杭州、米蘭,“四海同心 盛世夢圓——華僑華人與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陸續在全球多個城市展出……

  “僑聯為僑,僑聯愛僑。”王榮弟現在是浙江溫州麗岙街道僑聯主席,他說,“我會發揮余熱,把僑胞關注的每件事情辦好,讓僑胞在異國他鄉奮力發展時擁有堅強后盾,才能讓華僑精神不斷傳承下去。”

  中國40年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也讓海外僑胞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國創業、就業。

  “我以自身的經歷告訴大家,尤其是在海外留學的同學們,現在國內環境非常適合創新創業,有機會回來就不要遲疑,機會不等人。”從2007年開始,程東組織的上海市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每年都舉辦面向華僑華人的創業活動,為浦東乃至全國引進了大量的海外留學生。“同時我們公司也在全球布局,我們相信,中國能夠為人類的科學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開放進一步擴大,華僑華人也將更好地發揮聯系中國與世界各國經貿關系的紐帶作用。“我們正在由一個單獨的科技企業向綜合性集團邁進。”施乾平說,“新時代,作為僑商的我們將繼續發揮優勢,為科技創新做好中外合資的橋梁。”施乾平同時還擔任美國華人企業家聯合會會長,他說,“很多華人企業家持續把更多的項目放在中國,說明了大家對改革開放40年的信心,也是對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信心。”

  “海內外僑胞可以在擴大開放中大有作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說:“華僑華人分布廣泛,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居住著4000余萬華僑華人,他們不僅有很大熱情,也具有經濟實力雄厚、智力資源豐富、人脈關系廣博和營商網絡多元等獨特優勢,對我國發展與各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交往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20日 06 版)

(責編:張雋、關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