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戈壁20载,他甘当祖国领空“烽火台”

原标题:甘当祖国领空“烽火台”

扎根戈壁20载,他甘当祖国领空“烽火台”

上图:罗万军在维护设备。刘海洋摄

戈壁深处,朔风裹挟碎石,狠狠地抽打着胡杨林,遮天蔽日的黄沙,让人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

沙尘暴中,一座雷达阵地仰天而立。雷达方舱内,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雷达操纵员罗万军端坐其中,警觉地盯着显示屏,透过一个个闪烁跳跃的光点,守望着祖国的领空。

从1999年至今,这样的守望,罗万军持续了20年。

回忆起20年前来到雷达站第一天的场景,罗万军记忆犹新。当天夜里,他起床去上厕所,返回时,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让他迷了路,短短几十米的距离愣是绕了半个多小时。罗万军这才明白,为什么老兵都把这里称作“沙漠孤岛”。

驻守在“孤岛”的官兵,戏称自己“常年与红尘作伴”。“尘”是指一年到头刮不完的沙尘暴,“红”则是指吃不完的辣椒酱——每遇极端天气,补给品运不进来,官兵只能白水煮面,拌着辣椒酱应急。

其实,最初那几年,罗万军也不是没想过要“逃离孤岛”。通自来水以前,站里吃水只靠一口土井,水质含氟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不少官兵患有结石,头发稀疏、牙齿发黄。一年休假回家,父母给罗万军介绍对象,没想到对方见了一面后就没了下文,理由是“哪有二十多岁的人老成那样……”

即便这样,罗万军还是因为一件“小事”选择留了下来——

一次,一架外籍客机受极端天气影响偏航,误入我国领空。正在值班的罗万军发现后,及时上报空情,并帮助其纠正航向,受到上级表彰。

“雷达站所处的位置,曾是汉唐边塞传递信息的烽火台。”颁奖仪式上,一名老首长握着罗万军的手说,“如今,你们就是守望着祖国领空的烽火台!”捧回荣誉证书,当天晚上,罗万军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身着铠甲,站在长城上守卫着边关。

“我们守边防的,哪能没有点儿情怀?”讲完那个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的梦,罗万军腼腆地笑了起来。

“别看老罗平日羞答答,上了雷达阵地却是另一副模样。”这是战友李荣耀对罗万军的评价。

那一年,某新型雷达列装前开机检验时,罗万军发现了一批低慢小的目标。对此,厂家技术员没太在意,认为是系统误警。然而多年的经验让罗万军感到并非如此,他斩钉截铁地说:“开机就是战斗,对待异常空情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经过研判,罗万军将空情上报。十几分钟后,上级通报说,那是几名不知情的游客,正在用无人机航拍。幸亏罗万军发现及时,成功避免了一次飞行器越境事件。

“20年里,罗万军参加重大演习30多次,保障空情16万余批,无一差错。”谈及罗万军,该旅旅长马维芳敬佩地说,“老罗一直都在谋打仗、钻打仗。”

2000年,罗万军参加上级组织的军事训练比武。备战期间,为了安静复习,他索性把自己关在猪圈里,连电路、背图纸、记数据……最终,他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领奖台上唯一的义务兵。

2006年,一次红蓝体系对抗演习。为了更好地锁定目标,罗万军凭借多年的积累,提前画出一幅战机预计交战空域图,并交给其他战友作为参考。事后证明,他预判的准确率超过80%。得知此事,导演部一名将军特意来到雷达站,考了罗万军许多关于各型飞机参数性能和空中战术战法运用的问题,罗万军全都对答如流。问及原因,他说:“当雷达兵的,不了解飞机咋能行!”

去年春节,罗万军第7次担负春节期间“一号班”值班任务。深夜,他梦见几个异常光点出现在显示屏上。恍惚中,罗万军急忙从床上跳下,直愣愣地冲回战位搜索目标。见状,战友们说,老罗当兵已经“魔怔”了。

当了20年的雷达兵,在别人看来,罗万军是有些“魔怔”。比如,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常常买来一堆雷达专业的学术期刊“硬啃”,又比如他先后3次放弃调离戈壁的机会……

为啥不走?罗万军解释道:“第一次放弃机会是因为才20岁出头,觉得自己还年轻,还能再吃几年苦,不想走。第二次正逢新装备列装,站里青黄不接,我作为技术骨干,不能走。最后一次,一想到自己快40岁了,这雷达站早就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又舍不得走了。”

“后悔吗?”罗万军没急于作答,而是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张照片。

那是一张足以让每个当父亲的人都感到自豪的照片——画面中,罗万军9岁的女儿文文,将父亲这些年来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堆成一摞,站在一旁合影留念。照片的背面,是一串稚嫩的字迹,写着:“爸爸,我知道你是个大英雄。妈妈常说,你在一个漫天黄沙的地方,守望着祖国的领空。”

“这片戈壁成就了我,此生无悔。”罗万军说。(刘海洋 贾 冲 本报特约记者 杨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