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曹静香(右)和宋志荣在展示自己的微缩社火作品。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遗项目。2009年,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发明”了微缩社火这门民间艺术。微缩社火采用橡塑、硅胶、泥塑、布艺,按照真人比例的十分之一来制作。展示的主题从传统社火、经典剧目,再到“一带一路”主题,微缩社火传承传统,也记录时代脚步。近10年来,三人制作了七八百幅作品、6000多个不同的微缩社火人物。他们除了自己制作,还进校园向学生讲授,让更多人感受社火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1月23日,曹静香(右)和宋志荣在制作微缩社火。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遗项目。2009年,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发明”了微缩社火这门民间艺术。微缩社火采用橡塑、硅胶、泥塑、布艺,按照真人比例的十分之一来制作。展示的主题从传统社火、经典剧目,再到“一带一路”主题,微缩社火传承传统,也记录时代脚步。近10年来,三人制作了七八百幅作品、6000多个不同的微缩社火人物。他们除了自己制作,还进校园向学生讲授,让更多人感受社火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1月23日,曹静香(右)和宋志荣在探讨微缩社火作品。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遗项目。2009年,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发明”了微缩社火这门民间艺术。微缩社火采用橡塑、硅胶、泥塑、布艺,按照真人比例的十分之一来制作。展示的主题从传统社火、经典剧目,再到“一带一路”主题,微缩社火传承传统,也记录时代脚步。近10年来,三人制作了七八百幅作品、6000多个不同的微缩社火人物。他们除了自己制作,还进校园向学生讲授,让更多人感受社火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这是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微缩戏台(1月23日摄)。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遗项目。2009年,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发明”了微缩社火这门民间艺术。微缩社火采用橡塑、硅胶、泥塑、布艺,按照真人比例的十分之一来制作。展示的主题从传统社火、经典剧目,再到“一带一路”主题,微缩社火传承传统,也记录时代脚步。近10年来,三人制作了七八百幅作品、6000多个不同的微缩社火人物。他们除了自己制作,还进校园向学生讲授,让更多人感受社火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1月23日,参观者在参观陕西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制作的微缩社火。
户县社火是陕西省非遗项目。2009年,户县社火非遗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发明”了微缩社火这门民间艺术。微缩社火采用橡塑、硅胶、泥塑、布艺,按照真人比例的十分之一来制作。展示的主题从传统社火、经典剧目,再到“一带一路”主题,微缩社火传承传统,也记录时代脚步。近10年来,三人制作了七八百幅作品、6000多个不同的微缩社火人物。他们除了自己制作,还进校园向学生讲授,让更多人感受社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