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軍校教員到世界海關組織“把槌人”(最美退役軍人)
在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第六十二次會議中,中國海關提出的對“通信用天線”“汽車車窗”的歸類及涉及中國產品的“某品牌無人機”的歸類等議題順利通過,為接下來的最終落地打下良好基礎。主持這次會議的,正是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主席、廣州海關歸類分中心副調研員甘露(見圖,資料照片)。
在廣州海關,大家聊起甘露都會驕傲地豎起大拇指——她是中國海關歷史上首位當選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主席的專家,曾先后30次代表中國海關參加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相關會議,助力中國特色優勢商品走出國門。
除了是世界海關組織“把槌人”,甘露還有一個身份——一名退役軍人。1987年,憑借著一腔報效國防的熱忱,甘露考取了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后成為廣州軍區軍醫學校的一名老師。以三尺講台為陣地,在9年的執教生涯裡,服從命令聽指揮、忠誠愛國不怕苦,始終是甘露的信仰。
2000年,甘露轉業來到廣州海關。“部隊培養了我多年,離開是萬般不舍。可是不管走到哪裡,變化的是身份、是戰場,不變的是信仰、是忠誠。”甘露說。守護祖國南大門,廣州海關成了她軍人情結的延續,“如果說軍隊守護著國家的領土安全,那麼海關則守護著國家經濟安全的大門,而且也是一支穿著制服的准軍事化紀律部隊。”
定崗的時候,甘露選擇了歸類崗位。第一天上崗,聞所未聞的術語就鋪天蓋地而來。甘露虛心向老同志求教,學習歸類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理,每周坐車前往各類企業,在生產線上向工人們學習,一點一點摳商品具體原理構造、生產工藝﹔晚上,她一吃完飯就趴在桌前背稅則、記筆記,上千頁的稅則幾個月就能被她翻爛一本,遇到重要問題或難點時,她隨時拿筆記下來。至今,她還保存著10多本厚厚的筆記本,每一頁都寫滿了學習摘要和心得體會。
經過學習積累,甘露逐漸參與一些海關總署重大課題和署級工作,負責中國海關協調制度歸類技術委員會國際組的相關工作。為做好中國海關代表參加世界海關組織各類會議的准備工作,甘露兩周要讀上千頁的英文文件,吃透文件,並找到與中國海關、中國企業息息相關的問題和觀點,提出參會的議題及對案。
世界海關組織這一重要國際平台,是甘露報效祖國的新戰場。該組織的《協調制度》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規則,各國海關派員參加會議,就是力爭把本國的經濟利益寫進這個規則。
去年3月,某國提出將我國一知名企業的航拍用無人機歸為“飛行器”。提案一旦通過,該企業出口將面臨嚴厲的貿易管制和壁壘,國際上同類產品的貿易都會面臨嚴厲的監管條件。在那次會上,該品牌無人機在投票環節以1票之差被歸為“飛行器”。“企業找到海關求助。我們翻閱大量資料,夜以繼日地整理應對方案,和企業一起研究反制措施,形成中國海關意見提交世界海關組織,並為企業爭取到寶貴的10分鐘演示時間。”甘露說。
9月,該委員會第六十二次會議召開。中方代表歸類意見以8票優勢獲勝。已經出任世界海關組織協調制度委員會主席的甘露,見証了當時多國代表2個多小時的“激烈爭辯”。甘露說:“這在協調制度委員會議史上都是少見的,大家都稱贊中方代表為這類商品爭取了良好的貿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