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柳传志——不忘初心 力推科技产业化

  编者按: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此次获表彰的100人中,有不少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国电子报》将推出工信领域改革先锋专题,陆续报道这些“改革先锋”的先进事迹。

360截图20190128211024914.jpg

  “时势造英雄。柳传志是改革开放初期最早一批成功企业家,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引领着时代,打造了代表国家实力和形象的企业品牌,成为时代标签。同时,很多企业家也深受他们理念的影响,学习借鉴甚至超越。今天的荣誉实至名归。”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网友有感而发,说出了上述留言。

  的确,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柳传志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不断改革创新,1984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优势,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些都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后辈“走出去”和“赶超国外同行”积累了难得的宝贵经验。

  从无到有初心如磐

  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各行各业蓄势待发,北京的中关村同样风起云涌。1984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提出“一院两制”,一部分科研人员做基础研究,另外一部分出来办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时年40岁的柳传志毫不犹豫,积极响应中科院号召,去实践“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尽管我做出了科研成果,但成果本身不能变成生产力,让人很着急。1984年让我办企业的时候,我感到特别高兴,就是摔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柳传志感慨道。尽管在当时意味着将踏上一条充满风雨荆棘的道路,但柳传志的态度异常坚定。

  1984年冬天,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柳传志和其他十名科研人员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传达室创办了联想。11个对企业和市场一无所知的人,坐在几张长条凳上,召开了这个初创公司的“成立大会”。这间不足20平米的传达室日后成为了联想集团的“圣地”,见证了联想波澜壮阔的企业发展史。

  创业没多久,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科技人员手里的20万元创业资金就被骗走了14万。没有钱,没有经验,如何带着大家首先活下来,是摆在柳传志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于是,从代理分销做起,不断学习市场、管理知识,通过贸易积累资金和办企业的经验,而心中研发生产出中国人自己PC机这一理想始终没有被艰难的创业路所泯灭。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0年,联想自有品牌微机在德国汉诺威电子技术交易会上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国家认可,取得PC生产许可证。那一年,“联想”牌微机在中国市场推出。

  “1988年开始,我们大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逐渐生产出联想品牌的电脑。但当时卖得并不是很好,一是因为没有品牌,另外质量也不能保证,大概过了一两年,质量才逐渐稳定。”回首过去,柳传志表示。

  不断进取产业报国

  创业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哪些“黑天鹅”。

  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一年,联想成立10周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家满怀期望迎接下一个十年。然而,机遇在酝酿的同时危机也在潜伏。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发布犹如一个巨大的石块投入了国内电脑产业看似平静的湖面。根据该协定,中国进口电脑关税从200%降到26%,于是IBM、康柏、惠普等国外的电脑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些国外的庞然大物,如同小舢板一样的中国电脑企业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这险峻时刻,柳传志并没有退缩,毅然决意一战。一场降成本、提质量的阻击战,伴随着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成立打响。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从供应链到管理的大力改革,柳传志带领联想用代理国外产品积累的资金,贴进去坚持国产计算机的研发,坚决举起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大旗。

  此后3年,联想在苦战和竞争中不断学习,1997年,联想PC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首次位列榜首。也正是因为以联想为代表的一批中国IT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物美价廉的电脑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进入到各行各业,大大带动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也为今天中国互联网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4年对于联想而言是特殊的一年,因为,联想集团做了一件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并购IBM全球PC业务。并购让中国的“联想”跻身于世界舞台。这一被称为“蛇吞象”的并购在业内乃至中国引起了极大轰动。然而,外界在鼓励联想勇气的同时,对并购的结果却并不看好。

  并购的难度确实巨大。2009年,以金融危机为导火索,更实质的是并购整合出现的问题的集中爆发。创始人柳传志复出,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任CEO。外界评价柳传志的做法是“奋不顾身”,创始人重新出山翻盘的概率实在太低。但沉着出现在镁光灯下的柳传志的回答是,“联想就是我的命”。此后仅仅2个季度,“柳杨”组合力挽狂澜,成功扭亏。

  2011年,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2013年,联想集团个人电脑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当年的“小舢板”,终于在风浪中成长为一艘“巨轮”。

  很多商学院将这一案例纳入了教学当中。联想集团成功的国际化之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信心,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多元发展将科技产业化进行到底

  创业难,守业更难。进入21世纪,“求变”成为了联想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

  2001年,在柳传志的主导下,联想最终成功完成分拆,自有品牌业务和代理分销业务分别成为今天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联想的发展历史,自此进入了新的篇章。大战略的起承转合时,需要掌舵者长远的眼光。联想成功分拆后,柳传志着手启动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战略布局,带领联想控股迈进多元化投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