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逾百股跌停 今日A股上证综指收盘涨0.35%(2)

  对于1.45万亿元商誉“堰塞湖”的成因,西南证券在近日的研报中指出,商誉的形成,离不开上市公司的外延并购。前几年A股的牛市,伴随着上市公司外延并购数量的快速增加,从商誉的增长情况来看,2013年开始的创业板牛市是商誉增长的初始促发因素,2015年牛市则成为商誉爆发式增长的直接催化剂。

  国信证券表示,在上市公司的商誉形成之后,上市公司会面临永无止境的减值压力,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实现的业绩已经远超商誉本身,但商誉仍旧存在,只要预期并购对象未来业绩不佳,就需要进行减值。

  此外,大同证券分析师刘云峰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地雷”之所以在1月份集中爆发,与商誉监管力度加强也有一定关系。

  “按照监管新规,深交所强制要求中小板、创业板的所有公司必须在1月底之前预告全年业绩;至于沪市和深市主板公司,虽然监管层不要求上市公司必须预告业绩,但是属于盈变亏、下降变亏、降幅或亏损幅度扩大超过50%(基数过小的除外)等大幅变动的公司,同样要求1月底需要预告。因此,1月份尤其是1月底,是业绩爆雷比较集中的时间段。” 刘云峰说。

  那么,哪些板块面临的商誉减值风险更大呢?不少券商指出,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均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商誉减值问题。其中,不少券商认为,传媒行业所面临的商誉减值问题最为严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三个行业的商誉值均在1000亿元以上,这三个行业也是过去几年并购重组大量发生的行业,发生并购重组潮就会产生比较高的商誉价值。很明显,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等行业多是中小创企业,所以发生并购重组的也较多。

  在招商证券看来,传媒行业所面临的商誉问题最为突出。该机构指出,传媒行业在2018年三季报中的商誉已经突破1800亿元,占净资产的比例接近30%。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包括:一是传媒行业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并购重组;二是近期国家加强规范互联网传播秩序,导致部分公司业务萎缩及受游戏版号限制压制营收等问题。部分上市公司明确表示,被收购公司的业绩完成情况不达预期。

  国信证券传媒首席分析师张衡指出,传媒行业公司大多为轻资产公司,并购标的的收购对价与其净资产差额较大以致有较多商誉计入。当前传媒行业商誉占总资产比重居全市场首位,商誉风险较高。从细分板块看,营销、动漫、影视板块风险较高,出版发行、有线电视板块风险较低。

  除传媒行业外,招商证券还指出,其他对于商誉问题做出提示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其中,多家电气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对于可能发生的商誉减值测试做出风险提示,原因在于新能源车和光伏产业链的相关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被收购公司的收入和盈利增长不容乐观。

  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表示,由于目前A股积累了1.45万亿的商誉额,且1月底是上司公司业绩预告集中披露的时期,因此在春节之前,不少投资者会选择规避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节前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不过整体来看,商誉问题仍是局部风险,主要集中在中小创板块,尽管上市公司陆续爆出的商誉”地雷“对于个股影响较大,但是随着这一风险在节前集中释放,节后的股市或将‘轻装上阵’。”朱俊春说道。

  而对于问题较为突出的传媒行业,张衡指出,中长期来看,商誉监管力度加强,一方面可以有效约束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并购路径,提升外延并购质量,促进二级市场传媒板块长期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在监管加强相关公司商誉若能得到有效计提,也有助于解决板块一直以来高企的商誉风险,从而降低传媒板块相关投资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商誉减值实际上是估值的下调,与A股市场整体情况有关,如果市场的整体形势向上,那么商誉一般只涨不跌,但目前市场预期相对悲观,导致商誉价值出现下调。

  “对比A股的整体估值,目前商誉在A股市值的占比并不是很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在A股上市,商誉价值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因此投资者需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商誉问题,在投资中对于商誉较高的公司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就可以了。”董登新说道。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