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酷派“罢免”CEO蒋超,当事人回应:已离开公司并无遗憾)
几日前还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为酷派海外“谋局”的蒋超1月14日早间对第一财经独家回应,目前已离开酷派。
“整个青春年华,曾经做到300亿年销售,也无遗憾了。”蒋超对记者说。
1月13日晚间,酷派集团(02369.HK)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9年1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审议并通过(其中包括)以下决议:罢免蒋超于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所有职务,包括但不限于彼于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副主席、行政总裁及所有董事委员会角色职务。终止所有相关服务合约及雇佣合约,委任马飞为公司财务总监。
这意味着蒋超将退出酷派的一切管理事务。酷派公告显示,重选梁兆基和梁锐为执行董事。当前,酷派公司股票仍将继续停牌,停牌前其股价为0.72港元,总市值为36.24亿港元。
曾“临危受命”组建美国团队
蒋超此前为酷派集团的副董事长,自2018年2月被酷派集团委任为CEO后,蒋超便对酷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是陆续关闭在中国的业务,只保留了核心的研发团队,并将在印度和中国台北开展一部分研发业务。他还重组了美国团队,目前美国团队的管理层来自阿尔卡特和三星美国,销售额已经占到了酷派的90%。
在“罢免”公告公布前的两天,蒋超才以“酷派CEO”的身份在美国露面,表示酷派在国内基本活不下,重心将会放在海外市场上。他还透露,酷派不仅仅实现了团队的美国本土化,还准备让美国基金进来,成为一家真正的美国化的公司。
而在不久前发布的新年致辞中,蒋超提到,2018年酷派的整体业务达到预期目标,并组建了以美国本地知名高管为领导的团队,开拓北美与加拿大市场。产品方面,除手机外丰富品类如MBB、追踪器、基于家庭需求的IOT产品链,还有美国本土品牌Xcentz。
而在5G、IOT、AI的风口,全面转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和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分羹而食,蒋超坦言失败的概率比成功高,但没有后退之路。“勇敢面对,不带任何幻想不自我陶醉,努力生存是唯一可行的目标。敢于创新,勇敢面对,即使败也虽败犹荣。更何况,背水一战胜负也未可知。”蒋超说。
对于此次人事调整,蒋超对记者表示,并不清楚(接任者的信息),但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外界对他的支持。
作为一家20多年的老牌手机厂商,酷派曾经是国产手机四强“中华酷联”之一,依托运营商市场,2012年酷派销售额曾破百亿,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前三,2014年更是达到销售巅峰。但如今,一个过去流水在几百亿的手机企业,市值已变成36亿港元。
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酷派的董事会执行董事团队由梁兆基、梁锐以及林霆峰担任。梁兆基此前职务为酷派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梁锐与林霆峰此前也是执行董事。
一月底或提起复牌申请
裁员、亏损、新品乏力,这两年负面消息一直围绕在酷派这家老牌企业的周边。
在竞争激烈的手机江湖中,酷派曾经希望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让自己更快地在“洗牌”中找到出口,不再死守低薄的做手机利润。但在与360合作前,却没有理清双方的利益关系。虽然说是因为360的步步紧逼才有了酷派后面对乐视的“移情别恋”,但这时候,酷派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酷派原CEO刘江峰曾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有远见,也许在更早的时候就会对酷派进行调整,确实没有想到今天会这么困难,在中间其实是有无数机会解决资金问题的。”
目前看,善于解决“资金链”问题的蒋超也没有令酷派“起死回生”。随着“迟到”的2017年业绩报告出炉,赤裸裸的数字灾难更是让酷派的艰难处境暴露在市场上。
在一个月前发布的2017年末期业绩公告中,酷派全年收入为33.78亿港元,同比减少57.61%,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同比减少38.93%至26.74亿港元。酷派在财报中称,2017年综合收入减少主要因为业务重组过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剧烈以及本年度中国区域市场份额及销量减少所致。
截至2017年年底,酷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51亿港元,2016年年底为13.08亿港元。2017年,酷派的营运资金主要来自日常营运产生的现金及银行借款。截至2017年底,酷派资产负债比率为80%(2016年为58%)。
同时,酷派也与锤子等公司就欠款问题产生过纠纷。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酷派方面了解到,酷派旗下子公司,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已向深圳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欠钱不还”。根据酷派相关负责人的描述,锤子方面与酷派此前签订了一份交易合同,主要内容是锤子向酷派采购一些手机要用的零部件,涉及金额约1000多万,但货物交付后,货款还有一半没有给,金额涉及四五百万。
对于酷派目前的人事调整,酷派发言人并没有对记者做出更多回应。而目前对于酷派来说,除了手机业务的挑战,还面临着未来“退市”的风险。
酷派集团于2017年3月31日上午9时在港交所暂停买卖,停牌前酷派股价为0.72港元。根据港交所最新的退市制度,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港交所可在公司持续停牌18个月后,将其除牌,而没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公司,不再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除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