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名单能否回归竞赛“初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示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据悉,在这个名单里,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等31项竞赛,拟确定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这个公示信息传递出什么?对今后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指导?它会和自主招生又有怎样的关联?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教师,请他们谈谈相关话题。

减负——

数量要严格控制

教育部公示的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科技创新类有12项,数理化类有4项,语言类有10项,艺术体育类有5项。

“在教育部认可的大赛名单里,兼顾了大赛对中小学数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引领与培育,总体看来及时到位。”上海大学教授谭旭东表示。

“这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讲,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引导作用。当前社会上的各种竞赛活动实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门,鱼龙混杂,这里面很多冠以全国、国际之类的称号,很多家长和学生也分不清楚,往往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最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几乎起不到作用。”北京101中学校长助理夏焕春向记者表示。

记者发现,在这份名单里,受众关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无一上榜。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竞赛要遵循的四条原则:一是资质必须符合条件,主办方必须是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管理的正式机构;二是导向必须正确,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三是数量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学科类竞赛数量要大幅压缩;四是坚持公益性,竞赛活动一律不得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成本。

“教育部的名单公示,传递出进一步规范各级学校招生行为的信息,目的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也为地方政府治理过多过滥的竞赛、更加严格规范热点中小学的招生行为提供了参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王烽表示,竞赛本来是为少数学有专长和天赋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激发潜能的平台,与重点高校、初高中热点学校招生挂钩以后,渐渐泛化、各种竞赛项目越来越多,也带动了太多中小学生参加,成为许多培训机构的财源。这就使竞赛染上了较强的功利性色彩,违背了初衷,加重了学生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引发了“剧场效应”。

在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志敏看来,近期教育部以及地方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学科竞赛制定了种种规范要求,其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校以及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平,同时也有利于遏制学科竞赛活动以及校外培训市场的乱象,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规范——

学科竞赛活动将更科学、规范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学科竞赛规范的认同。

“这对于规范各类竞赛、引导竞赛方向、确保竞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益明说。

“之前各种名目繁多的面对中小学的竞赛、大赛太多,其中不乏单纯以商业为目的的赛事,干扰了中小学教育,也影响家长的教育选择。同时,有些赛事组织不正规,社会影响不好,且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功利心,因此及时整顿、规范和引导,是非常好的。”谭旭东表示。

从这个名单传递出怎样的信息?罗志敏认为,今后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不会取消,但一定会朝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他解释,在科学性方面,学科竞赛活动要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一小部分学生创造有利于其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比如可以为一些在数学、计算机、文学创作等某一方面有特别兴趣和特质的学生提供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在规范性方面,具体体现为“四限”:一是限主体,即谁有资格举办学科竞赛活动,今后要举办类似竞赛活动,一定会有更严格的资质要求;二是限种类,即只局限于少数几个类别、涉及几个学科的学科竞赛,很难再增加新的学科竞赛项目;三是限流程,即在竞赛活动申报、举办场地、时间、次数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都会做出更严格的规定;四是限用途,学科竞赛成绩目前已退出普通中、高考的加分项目,今后将只作为一些高校自主招生时的参考条件。

“希望教育部进一步对已批准的大赛进行过程监管,保证大赛能够真正引导中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谭旭东表示。

“从这次教育部认可的名单内容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竞赛之间的整合,加强各类竞赛的宣传与介绍,从而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参与竞赛。必须杜绝竞赛的功利化思想、商业化运作与普及化现象。”朱益明建议。

建议——

名单与高校自主招生无直接关系

“这个名单同高校自主招生是否认可没有直接关系,自主招生对竞赛的认可是招生学校的行为。”王烽特别强调。

2018年3月,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考招生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罗志敏表示:一方面,自主招生政策赋予了高校更大的招生权,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将包括奥赛在内的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其录取新生的一个参考条件或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国家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招生的公正公平,一是将高校自主招生数额限制在一个比较少的比例,即目前不能突破5%。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一段时期扩大或放开自主招生比例限制的高校,只会是高职院校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是对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招生名额,只采取普通高招的方式进行,奥赛等学科竞赛成绩不再作为加分项目。

“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减轻广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还可以尽可能地在维护高校自主办学权与保障高校招生公正公平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罗志敏说。

“我们对竞赛的关注,不能只是局限在是否可用于高校自主招生这一点上,必须回归到竞赛本身:是否真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与是否真正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为此,更需要关注竞赛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全社会要对竞赛有合理认知,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校,不能唯竞赛而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朱益明说。(靳晓燕)


(责编:郜林筱(实习)、陈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