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刚刚结束对日本为期3天的访问。访日期间,王毅与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共同主持第四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并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面。日本朝野上下,尤其经济界对王毅此访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的小步慢跑节奏中,中日关系及经贸合作不进则退,正需要自上而下来一次官民并举。
考虑到中日韩领导人会谈紧接着将于5月份在日本举行,王毅这次访问不仅在双边层面开启中日高层交往与互动新局面,有利于增进互信、掌控分歧,夯实两国关系改善势头,还将为两国拓展包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及亚太区域合作、“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共商共建、中日韩区域一体化尝试等开辟新路径。
从这个角度讲,近来中日关系转圜趋势明显,不仅折射了两国在“逆全球化”浊流面前需要合作捍卫经贸自由化的现实诉求,还凸显了中日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描绘东北亚及亚太区域一体化、树立归属意识的中长期考量。
当前中日关系转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趋势的加强,与如下的趋势密切相关。
一是从战略视野看,区域合作背景下的包括俄韩等国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对中日两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就地缘合作而言,随着中朝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晤,朝韩、朝美会谈处在筹备之中,东北亚地缘紧张局势得到转圜。在此背景下,中日摸索将东北亚地缘冲突语境转化为和平语境的有效路径,扩大在自由贸易体制和机制上的一体化合作,推进从战略层面构筑东北亚乃至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有利于扩大双方在亚太的主导权,夯实在全球的话语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关系改善及在东北亚区域深化合作,不仅惠及双边,还将传导至整个亚太区域,相向而行的中日关系将为东北亚乃至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就经贸合作而言,周边的稳定与合作不仅影响两国关系,还关乎中日中长期的国运兴衰。东北亚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缘战略意义、现实的发展规模、巨大的发展潜力、日益增多的机遇、逐渐热络的活力,不仅具有成为全球发展新引擎的显著潜力,也是中日各自对外经贸发展的压舱石。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972.8亿美元,增长9.9%。中国赴日游客超过700万人次,日本在华兴办企业总数突破7万家。中日韩三国贸易额为5372.5亿美元,占中国整体贸易额13%,日本连续多年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二是从区域广度看,中日乃至中日韩合作对接,呈现从战略务虚向区域项目落地的务实转变。在2018年博鳌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习主席宣布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面向全球释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积极信号,也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中日韩之间深化区域合作有了巨大拓展空间。
现在,日本对“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已有相对积极的表态,并开始探讨在基础设施、绿色经济、金融对接、第三方合作等领域的商业合作模式,日本企业界也适应上述转变,开始中日双边或中日韩三边之间的项目对接及落地努力。韩国在推动与中日的合作上也不断推出新举措,从利用“一带一路”推动“新北方政策”落地,到释放改善韩日关系的积极信号,东北亚上演经贸版新三国演义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从政策深度看,中日韩FTA谈判加速使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的通商政策调整有望取得实质突破。
在中日关系改善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谈即将举行的大背景下,作为东北亚乃至亚太通商战略的重要一环,中日韩FTA谈判也即将开启第十三轮谈判。从迄今形成共识的框架结构和达成的一些成果看,虽然还存在利益博弈和诉求差异,但寻求最大公约数,以自贸合作捍卫区域乃至全球自贸体系的开放机制,遏制逆全球化的挑战,已成三国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推进东北亚区域通商合作机制,也可为RCEP等更大区域合作提供示范和借鉴,推动亚太自贸区构想早日有序落地。
在此过程中,中日都是极具协调能力的建设者与贡献者,也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推动者与利益攸关者,这就需要两国尽可能在外交领域规避风险,在政治领域求同存异,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在人文领域深化理解。
王毅外长此次访日无疑给中日摸索转型发展、促进政策沟通、制定区域机制等带来契机和再下一城的遐想,再联想到5月计划在东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定于年内开启的第十三轮中日韩FTA谈判,以及围绕地缘局势可能恢复的多边政治进程等向好征兆,我们有理由对中日关系接下来的持续转圜充满期待,也更希望看到中日韩开启立足东北亚、面向亚太的自贸一体化合作。
十余年来,无论双边或多边在政治议题上发生多么严重的龃龉甚至冲突,中日乃至中日韩的区域合作始终都在“润物细无声”般积淀着。现在,我们正迎来进一步推进和夯实这种合作的重要机遇,中日和中日韩三国都应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