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岛上“瞭望”战场
——记北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雷达技师梁志国
一句承诺,梁志国用了13年来兑现。“海岛气候环境复杂,维护保养雷达的任务就交给我吧,请组织放心。”13年前,原济南军区空军地导某营驻守的海岛急缺一名雷达技师,梁志国主动请缨。
那一年,梁志国27岁,大女儿尚幼。“过了半年多才知道,他是主动申请上岛的。”梁志国的家人回忆。
从陆上港口出发,航行4个多小时,才到梁志国所在营驻守的海岛。
第一次坐船,梁志国吐得昏天黑地。他刚进岛时写的日记,字里行间也偶尔流露出隐隐的失落:“4月8日,大风,已连续8天未见新鲜蔬菜,每天都是窖藏的萝卜白菜”“6月10日,休假第3天,却还困在岛上,坐在山上等了一天的船”……
但自己选择的路,再苦再难也要走好。不管岛上多么艰苦,这名山东汉子始终咬牙坚持,“要把苦嚼出甜”。
在海岛上“瞭望”战场,这一坚持就是13年。作为雷达技师的他,根据海岛特殊气候,总结出装备特性和保养维护笔记12本,战友送外号“拼命老梁”。
2015年除夕,在进行雷达例行检查时,梁志国发现应答模拟器无信号。根据多年经验,他判断是天线塔上有部件脱落。当时,数米高的天线塔在8级大风中被吹得“咯吱”直响。顾不得危险,梁志国带着工具便爬上了塔顶,对故障部位进行焊接作业。大风中,梁志国和天线塔一起转了大半圈,险些摔下来。
故障排除了,除夕夜的鞭炮声也陆陆续续在岛上渔村响起。是夜万家祥和,在渤海湾深处这座海岛的高山上,雷达傲然矗立,默默守卫着夜空。
丛林掩映间,一条窄窄的青石小道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尽头便是梁志国所在的海岛雷达阵地。
这条小路共138级台阶,战友们把它叫作“通天梯”。梁志国说,这是通往战场的路。
驻守海岛的13年里,这条路,梁志国跑了近2万次。曾有新兵抱怨:6.4平方公里的海岛,如沧海中的一粟,守在这里究竟有什么意义?
那一次,梁志国把所有新兵叫到宿舍,铺开地图给他们讲,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英法联军是怎样轻松穿过渤海湾进攻大沽的,八国联军又是如何从海岛旁边的水道进犯京津的。
“守岛就是守国!今天我们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从普通一兵成长为技术“大拿”的梁志国感慨地说,他的技术是部队教的,回报部队的最好方式,就是扎根海岛,尽职尽责。
“要把连队当成家,更要把海岛当成家!”连队每次来了新战友,梁志国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梁志国所在营是“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空军“拥政爱民模范营”……梁志国说,他必须把传统发扬光大。
刚上岛时,营区里的绿化并不是很好。抬眼望去,远处郁郁葱葱;低头看看,营区里却是光秃秃的。此后的13年里,每当春风拂过海岛,梁志国便带着战友们植树,第一批种植的不足手腕粗的小树,如今已长到如大腿一般粗壮。
服役22年的梁志国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组织能让他继续留下来,“过惯了海岛上的生活,去了外面反倒像是‘离家出走’的孩子。”
该营教导员张勇峰说,梁志国上岛以来,献血3次,参与扑救山火8次,真正做到了爱岛如家。
前后10余次出岛执行任务,每一次乡亲们都敲锣打鼓送梁志国和战友到码头,等执行完任务归建,再敲锣打鼓欢迎他们凯旋。梁志国说:“岛上都是亲人,我离不开他们。”
上图:梁志国在检修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