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清明节,是缅怀先人、先烈的日子,既是对历史的最好铭记,也是我们前行最坚实的基石。历史不容忘却,先烈须在缅怀中铭记、在捍卫中传承和弘扬。本刊特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三位专家,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如何继承红色基因,弘扬先烈精神。
嘉宾:
吴志忠 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研究员
陈岸然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刘祖爱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刘小兵
吴志忠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记者:先请各位专家谈一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英雄烈士褒扬工作开展的情况。
吴志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历来重视英烈褒场和纪念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设置机构、制定政策、颁布条例、筹划活动,建立起最初的烈士认定、褒扬和纪念工作体系。1949年决定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并撰写碑文,首次以国家形式明确人民英雄概念,为认定、褒扬和纪念英烈提供了基本依据。1950年,内务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等,卫生、教育、贸易、农业等各部门同时发布本行业优待规定,形成第一批烈士褒扬和纪念以及军人优抚工作政策法规。1980年,国务院制定《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烈士认定从此有了全国统一标准,审批和褒扬烈士工作更加制度化。1995年民政部颁布《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工作有了遵循。2004年,民政部颁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进一步完善烈士褒扬和烈士遗属抚恤优待等制度。2011年国务院全面修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烈士认定条件、认定部门、认定程序等更加细化规范化,明确烈士认定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权力,经人民政府评定的烈士,应颁发烈士证书。
陈岸然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陈岸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英烈褒扬和纪念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褒扬和纪念英烈的一系列举措落地落实。成立专司英烈褒扬纪念机构。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正式挂牌,内属的褒扬纪念司负责英烈褒扬和纪念工作。出台完善政策制度法规。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国家举行烈士公祭活动。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从2012年以来还颁布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安葬办法》《烈士评定(批准)档案管理办法》等专项规定,构建起内容完善、相互衔接、上下配套的烈士褒扬政策法规体系。各级政府收集编印《革命烈士英名录》176万余位,编纂出版30卷、1600万字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华著名烈士》,为近百万烈士遗属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证明书》。
刘祖爱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刘祖爱:英烈褒扬和纪念的设施保护、活动开展进一步机制化经常化大众化。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组织开展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对散葬烈士墓和零散烈士纪念碑亭、塔祠等纪念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此外,还对15个国家近百处境外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实地勘察,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就保护管理烈士纪念设施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后,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全国有2200多个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烈士公祭活动,290多万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全社会在清明节期间因地制宜地开展扫墓、主题宣讲、网上祭英烈以及走访慰问烈属活动十分活跃。从2011年开始,国家建立烈士褒扬金制度,烈士遗属享受的烈士褒扬金和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大幅提高,在医疗、住房、入学入伍、就业等方面烈士遗属有了更高质量优待。
2.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记者:为了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我们需要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研究,请各位专家就此发表意见。
陈岸然: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弘扬英烈精神,就要系统学习中国近代以来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学好党史国史军史,深入发掘英烈为中华民族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感受英烈精神所彰显出来的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学习英烈精神,还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体味英烈精神所折射出的时代价值,把从英烈身上学到的精神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革命英烈来自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的先进代表,他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他们为实现中国人民共同的远大理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革命英烈不是孤立于人民群众而存在的,革命英烈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强调缅怀英烈、保护英烈,弘扬英烈精神,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史观是完全一致的,对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吴志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英烈事迹和精神的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不断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认识、研究和记述历史。要写出英烈既是人民的一分子,又是有其特点的杰出人物。要用事实说明问题,既不任意发挥,片面夸大个人作用,也不贬低,抹杀英烈个人的历史功绩,使人读了英烈事迹和言论,觉得他们可信、可敬、可爱。英烈研究是非常严肃的工作,不仅不能主观随意,而且需要言必有据,认真做好实地考察旁证、查阅人物原始材料等工作,精心进行考订核对统计。在当今数据时代,更要强化数量分析,养成数据思维,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剔除材料来源中的偏见成见,把数量统计和数据支撑做实做细。革命先烈事迹是感人生动的,要注意体现特有人物性格、作风、特点。还可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创新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既实事求是又鲜明生动地开掘和记述革命先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