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压下去又弹回来”的恶性循环
——基层减负年,打一场力戒形式主义攻坚战⑥
“基层减负年”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官兵的热烈反响、热情拥护。然而,也有不少官兵在欢呼之后依然心存疑虑:这次减负,到底能不能见到实效?今年一过,问题会不会卷土重来?
这样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回顾以往,部队上下为了纠治“五多”,办法没少想、措施没少定,各级领导也是狠话说尽了、嘴皮磨破了。但是,“五多”就像倔强的弹簧一样,每次好不容易压下去,过段时间又弹回来了,从来没有真正“就范”。也许就在此时此刻,一些单位忙着摁住老“五多”的同时,新“五多”还在往上冒呢。日复一日的纠治“五多”攻防战,不可避免地消耗着官兵最初的新鲜感和兴奋劲。
应当认识到,“五多”问题的每一次反弹,都不仅仅是对前一次的简单重复。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指出:“继发性病症比原发性疾病更难医治,并且对肌体更加有害。”如果“五多”对纠治举措产生了“耐药性”,甚至演化出新的变种,不但以往的纠治成果会付诸东流,而且以后治起来会更加困难。
“五多”问题的每一次反弹,还会让领导机关的威信受损伤,使党员干部的形象遭破坏。如果这次“基层减负年”的活动,又被做成了好看不好吃、始终煮不熟的“夹生饭”,势必会倒了基层官兵的“胃口”、伤了基层官兵的感情,那将是很可惜也很可怕的事情。
“五多”让领导很忙、机关很累、基层很苦,谁都觉得它不对、不好,但同时,不少同志又对它感到无力、无解。既然如此,这次纠治“五多”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靠什么确保这个“弹簧”压下去就再也弹不回来?
对各级领导机关而言,这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也是一道现实的考题。“五多”可谓多头缠绕,形成起来非一日之事,破解起来也非一日之功。而且,党中央发出“基层减负年”的号召,只是着眼全局的动员令,只是解决问题的“起手式”。能不能把活动开展好、把问题解决掉,关键还要看各单位能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找准问题靶子,落细、落小、落实。
形式主义久治难愈的“病因”,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刚性举措,看似要求严格、态度强硬,但因无法量化落实而最终不了了之;二是缺乏恒心毅力,上面要求严了抓一抓,群众呼声高了抓一抓,时紧时松,没有形成常态;三是缺乏内在动力,毕竟有的人是从“五多”中尝到了甜头的,他们整改只是迫于形势和压力,“不能、不想”的问题仍未解决。
从根本上讲,治“五多”还是得纠“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那些“五多”问题屡禁不止的单位,如果对待这次活动依然是“作个表态、建个台账、列个计划、写个总结”,用发现问题代替解决问题、用表面整改代替彻底整改,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治理官僚主义,那么,“五多”压下去又弹回来想必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次“基层减负年”活动,基层官兵是睁大眼睛看着的——看是不是言出必行,看是不是有始有终。因此,各级必须改变以往“拉锯战”的打法,彻底来一场“歼灭战”。应当从制度建设抓起,切实把笼统要求具体化、弹性规定刚性化,动真碰硬、见人见物,遇到就抓、露头就打;从“常”“长”二字抓起,不见成效不撒手、见了成效也不松劲,一桩一项地改、一月一年地坚持;从思想观念抓起,影响和带动所有人由“要我改”转变成“我要改”,焕发出内在自觉和持久动力。如此,我们一定能走出“压下去又弹回来”的恶性循环,与“五多”来一个彻底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