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列阵长空、歼-15横空出世、运-20鲲鹏展翅、歼-20鹰击长空、轰-6K远海巡航……
回首一条条壮丽航迹,你可知道,是谁驾驭中国战鹰首飞蓝天?
资料图
是他们——滑俊、王昂、黄炳新、李中华、邹延龄、雷强、张景亭、徐勇凌、邓友明、王文江、梁万俊……他们笑傲苍穹,为一代代中国新型战鹰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是他们——卢军、刘刚、杨晓彬、唐存文、申长生、刘普强、包德军、万传瑞、余锦旺、郭彦波、张国荣……他们血洒长空,用生命铺就中国战鹰腾飞的闪光航程。
他们的工作是驾驶尚未定型、需要对各种极限条件下的飞行数据进行全面考核的飞机,他们被称作“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人”。面对风险,他们却淡定从容,就算飞机摔下来,也要保证任务完成。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空军试飞员。
熟悉航空的人都知道“失速尾旋”“空中停车”“最大过载”这些被国际飞行界划为死亡禁区的专业名词:世界上失事的作战飞机41%由失速尾旋导致;空中停车指飞行中飞机因发动机发生故障停车而失去动力;最大过载指飞行设计上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该试飞项目极易导致飞机空中解体。但这些危险却是试飞员经常面对的科目。
1952年,为满足抗美援朝作战需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3名空军飞行员以不惜一死的拼命精神,短短9个月就将473架修理修复的飞机送上蓝天。
试飞员吴克明跨进歼-5飞机座舱,准备试飞。资料图
1956年,试飞员吴克明驾驭第一架国产歼-5飞机,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飞出8个G的过载,一次试飞3次发动机空中停车等极限课目,助推中国航空跨入喷气时代。
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曾是世界公认的“死亡禁区”。面对这一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建设的瓶颈,试飞员李中华和战友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飞行难题……
一组数据真实震撼,令人动容:60多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160余型、数万架国产飞机。
为铸国器 以命献之
他们遭遇空中险情3000多次
20多名优秀试飞员血洒长空献出宝贵生命
刘刚,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然而,在中国航空试飞史册上,这个名字却放射着恒星般的光芒。
1993年8月28日,和往常一样,试飞员刘刚驾机升空试验。
没有任何征兆,“嘭”的一声,发动机空中停车。
这位具有近1800小时飞行经验的老试飞员,一边冷静地向地面报告,一边采取措施挽救飞机。
生死之界,就在一念之间!
就在不久前,他刚刚遭遇了一次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最后关头,他在3000米高度化险为夷,保住了飞机,取得了宝贵的试飞数据。
这一次,他依旧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然而,幸运之神这一次没有眷顾他——飞机在空中解体爆炸!
事故现场,战友们四处搜寻,只捡回来他一小块没烧尽的肩章。
没有遗体,安葬刘刚时,他的爱人张淑芳在骨灰盒里放了一架小飞机模型,她说:“刘刚生为飞行,死为飞行,就让飞机与他做伴吧!”
试飞之艰难之危险,常人难以想象——
每型战机列装前,都要完成1500至4000架次的飞行试验。而一架新型战机从首飞到定型,飞行中平均17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技术故障。
每一次试飞,都是“悬崖边缘的舞蹈”。在某试飞团团史馆,一张自信、年轻的脸庞打动了记者——他,是牺牲的试飞员余锦旺。
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是他2011年7月接受媒体采访的画面——
“空中发生特情,你会不会选择跳伞?”“不会。飞机摔了,损失的是国家巨额财产,是千万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心血。作为试飞员,只要有一线机会,我都要想办法把飞机飞回去。”
3个月后,余锦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面对危险他没有选择跳伞,与心爱的战机一起融入蓝天。
牺牲时,他只有38岁……
面对战友的牺牲,中国试飞员擦干眼泪,继续飞行。
余锦旺牺牲后,作为他的好友,李吉宽整整守了两天灵。爱人白丽丽担心地对他说:“转业吧,咱不干了,行吗?”
他望着爱人的眼睛,缓缓地说:“飞,还是要飞的。这是我的工作!”
飞,继续飞!如今,李吉宽已参与完成了13个型号飞机、航空发动机和航空武器的鉴定定型试飞任务。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60多年来,中国试飞员累计遭遇空中险情3000多次,多名试飞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