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生活 • 正文

当贫困户的女儿成了扶贫干部(4)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欧爱铎

除了开会、汇报工作、院里有召或回城购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连周末两天都和老蒋老爹在柳树屯团聚,开着车带老爹在田间地头转悠,或者回相隔不远的老家走亲戚。老爹说看见这天高地阔满眼的绿,心里就敞亮,我和老蒋也是这个感觉。

但筱月不愿意在村里住,求我帮忙打掩护,自己只把手机留下来、应对扶贫领导小组的定位检查,另买了一部手机自用。只要没有各类扶贫表格要填,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来村里露个脸,扶贫工作日志全靠抄我的。

我乐得筱月不来,“家”里没有外人,我和老爹更自在。老爹一早一晚常常在房前屋后的菜园里忙碌,侍弄得垄直苗齐,跟在老家一样。腿脚不便的人,又十多年没下过地,我不愿让他干,可一阻止他就生气,我要是跟着干,他就急头掰脸地撵我工作去。

老蒋劝我:“你别管咱爸,他愿干啥就干啥呗,磨悠着慢慢干,累不着。你没看他自从进村后气色一天比一天见好?”老蒋居然还鼓励老爹种烟叶,还说:“您老也是贫困户,将来卖了烟叶,也等于产业扶贫出成绩了,老家的扶贫工作队可以在总结里大写一笔呢。”

老蒋脑筋活络,在城里人头又熟,没少给村民带去好处——拉扶贫赞助,帮人找临时工作等等。在产业扶贫上,他也动了一番脑筋,游说一个搞养殖的老板朋友献爱心,给榆树屯有意搞养殖的贫困户发鸡崽儿、鹅崽儿、羊羔。尽管有人偷偷卖了羊羔说羊圈不牢羊跑了,又来找他要,把他气得背地里问候那人的祖宗,但他还是相信大部分养殖户勤劳善良,不会偷奸耍滑,兴致勃勃地规划着不远的将来六畜兴旺的景象,一笔一笔计算着预期收入,规划着榆树屯的脱贫大计。

当贫困户的女儿成了扶贫干部

受老蒋启发,我也想起了扶贫专项账户里那笔钱,跟村干部商议能不能发展养猪事业,每户养大一头猪,还能增加二三千元的收入。养猪又不是啥难事儿,我10岁以后就帮家里薅猪草烀猪食,每年都能帮家里喂大两头猪。

村长却说:“现在可不是你小时候了,现在咱这旮瘩的农村人可不比城里人勤劳。”会计在一旁也说,养猪的人家一年比一年少,哪像从前一入冬家家杀年猪,天天吃杀猪菜吃得满嘴流油。

书记大概是不忍拂了我的好意,说:“要不就召集贫困户开座谈会吧?征求征求大家的意见。”

座谈会一开,七嘴八舌吵吵嚷嚷。有说养那玩意儿干啥?累不说,还把人都拴住了,想回城里住都走不了;有说家产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归养猪,不能算成收入加快脱贫速度,“脱了贫哪还有人管咱?”;还有说家养的笨猪就是比饲料喂大的好吃,可是喂起来也费事,“俺家都三年没喂了”。

当我表示猪崽儿不让个人花钱,由医院捐款购买,大家的情绪瞬间平息了,立即有人嘟囔:“那就养呗,白给个猪崽儿还有啥不能养的?”“就是!一头猪羔也要五六百元呢!”

问题又来了,有人问猪饲料咋解决?免费发放不?有人问要是半路养死了,给不给赔偿损失?有人问要是不想养猪,能把猪崽儿折价发钱吗?还有人笑嘻嘻地开玩笑,说要是有事情离开了家,驻村干部能帮喂几顿不?

筱月那天被我叫回来做记录,气得直说:“刁民,真是刁民呐!”

接受老蒋的教训,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只发放猪仔不负责饲料,想养的加固猪圈,猪崽跑了,损失自负;养就一直养不能半途而废,不能转让给别人,活要见猪死要见尸;卖猪要有村干部见证,收入实打实记录在案。

于是又有人喊:养大了不卖自家吃肉行不行?

犹豫片刻,我答:“可以,改善了伙食也算扶贫成就。”

约法三章变成赠养合同,为21个贫困户发放猪崽的仪式终于轰轰烈烈地进行了。敲锣打鼓,人喊猪叫,记者录像,干部拍照,毒舌拎了个麻袋凑到我身边,一本正经地问:“领导,俺可以早点把肩负扶贫使命的光荣猪背回家不?还有三垧地(垧, 旧时土地面积单位)等着打农药,俺耽误不起……发个猪崽儿,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你说你们这是扶贫呢,还是给自家脸上抹粉儿呢?”

我气得不行,还不敢发作。记者想让贫困户谈谈抓猪感想,话筒伸给谁,谁就脚底抹油溜得比兔子还快。倒是来看热闹的非贫困户愿意接受采访,一张嘴就愤愤不平:“都是贫困村的村民,凭啥别人有的我家没有?谁也没比谁富多少,凭啥别人是贫困户,我就不是?”

终于有个贫困户户主凑过来了,对着镜头只字不提到手的猪崽儿,却说:“五月节发粽子,我家根本没收到!哪个龟孙子给截留了?”

最后还是村长赶走了捣乱的,代表村民在镜头前讲了一番话,表示要以感恩的心好好养猪,不辜负白衣天使们的深情厚谊。

这事,也就这么了了。

6

每天傍晚,我都会开着车、带着老爹沿乡间公路驶向榆树屯去接老蒋,顺便看看夕阳下的原野风光,这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从小在农村长大,历经30多年的城市喧嚣,如今重返家园,要不是被“非贫困人口争着要挤进贫困行列,贫困人口又不愿脱贫”这样的破事儿纠缠着,简直是乐不思蜀。

老蒋比我忙,不是在孤寡老人的菜园里给人栽秧、除草,就是在帮村民垫猪圈、垒鸡窝,红事、白事也跟着张罗。中午他在榆树屯开火,饭桌上常常东家一碗酱西家一把葱,晚上我接他回“家”,也常有杀了鸡逮着鱼的村民把做好的佳肴塞来给我们尝鲜。

老蒋跟我炫耀:“我现在就是这村儿的村民,没人再跟我说风凉话了,鸡崽鹅崽都在茁壮成长,羊也不丢了,人也不懒了,发粽子、发月饼、发冻饺子都顺顺当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