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内 • 正文

腾讯深度报告:95后最感兴趣的是这4样东西!(3)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CoCo

很多小兴趣圈子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V,比如说LoveLive!在国内有不少的粉丝(游戏用户超过400w),如果要在国内找一个能影响这几百万甚至只是几十万人的传统大V,估计是非常困难。但是LoveLive!下众多不同小圈子,却有自己的KOL,这些KOL的影响力可能仅限于这个小圈子,但是却确实能影响一群人。

像我们在沈阳遇到的LoveLiver佳琦就是LoveLive!手办圈的KOL(二次元圈中常见的称呼为“大大”),他自己收藏了不少的手办,又懂日语能获得最新的一手LoveLive!手办信息。因此在LoveLive!手办圈里有着较高的影响力。虽然佳琦平时看似性格内向不擅言辞,但是在LoveLive!手办圈里他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一款手办的销量。新手办上市的时候,很多手办收藏者都会征询他的意见。这手办值不值得买?做工怎么样?会不会被腰斩…..

游戏圈子里的这种KOL更是随处可见,比如游戏工会、组织的首领,他的话有可能比游戏运营商精心策划的活动更有影响力。前段时间玩火影的时候,一次打要塞的活动,组织首领一声令下“这次要打好要塞,每人500金币开战力加成”。于是组织内几十个人都花金币开战力加成。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影响很多细分圈子的大V。所以,当找不到合适的大V或者大明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小圈子里的KOL呢?

启发三:

为95后的兴趣做点事

95后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投入时间、金钱和感情,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去做些事情。之前我们在深圳访问到一个义务推广桌面足球的美女大学生。因为对桌面足球的热爱,身边玩桌面足球的人又不多,所以她经常自己掏车费和他们桌面足球协会同道们四处推广桌面足球。

我们这次交流营里的一个来自广州热衷于公益事业的老赖,也为她的公益事业付出了很多,活动策划、宣传推广、活动组织都是义务的,花费不少时间的同时,还经常自己掏钱来做公益活动。当问到老赖为什么要这样投入的时候,她只是说“这是我的兴趣,如果不为自己的兴趣做点事,那就称不上兴趣了”。

95后愿意为自己的兴趣做点事,我们能否提供平台和机会让95后能为他们的兴趣做点事呢?比如对音乐非常热衷的沈阳美女吉他手海若,她自己原创了一首歌曲,却缺乏发表、传播的渠道。周转多个平台之后,海若最终选择了网易云音乐发表自己的歌曲。我们能否提供一些渠道和机会,让类似海若这样的95后能为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点事。

另外95后大部分还在校园,能力和经验有限,有时企业直接为他们的兴趣去做点什么也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腾讯深度报告:95后最感兴趣的是这4样东西!

▲沈阳美女吉他手海若和她的秒拍

启发四:

让95后在兴趣上形成钱的闭环

95后为了自己的兴趣舍得花钱,也能赚到钱。但是不同方式的赚钱对他们兴趣的延续、加深与扩张有不同影响。从我们接触的95后来看,通过兴趣赚钱来养兴趣,比起通过其他渠道来养兴趣,对95后兴趣的延续、加深与扩张更有利。

我们在成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喜欢徒步旅行的俊康,他每年暑假都会外出旅行一到两个月。五年里他滇藏线走了两次,川藏南北线各走了一次,青藏线走了三次。即使是徒步也需要不少的花费,俊康旅行的经费主要来自旅行中自己做的手工饰品和用拍摄的照片制作而成的明信片。俊康也在感慨,如果要是靠做其他的兼职来赚旅游的钱,他还是会去旅行,但是估计也去不了那么远,那么多次。

腾讯深度报告:95后最感兴趣的是这4样东西!

▲在旅行途中售卖的小饰品和自己拍的明星片

95后大多还未走入职场或者刚入职场,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贡献给兴趣(即使在职场一段时间后有了持续的收入,那就有其他生活的需求了),因此能否获得钱来投入到兴趣上,对95后来说直接影响到兴趣本身的发展与存亡。而让95后能从兴趣中赚到钱,再花在兴趣上,形成一个闭环对于95后兴趣的良性循环尤为重要。若我们有一个平台或者模式能让95后的兴趣在金钱上形成一个闭环,那企业就能成功地在各个兴趣上hod住95后了。

延伸阅读:

腾讯产品史:从默默无闻到最受尊敬的产品帝国

来源:三节课(ID:sanjieke)

作者:付晓萌、吴越

腾讯深度报告:95后最感兴趣的是这4样东西!

腾讯,现在已经是中国国内公认的最具“产品”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在腾讯的帝国版图下,曾经拥有国内价值最高的产品——QQ,现在还拥有另一款价值更高的产品——微信。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QQ的诞生和腾讯对商业模式的初步探索。第二部分关注腾讯产品线的拓展和危机的来临。第三部分解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下,腾讯的开放策略和微信的胜利。

一、QQ的意外起家与突围 1998-2002年

1. 一款本来只是为了“卖掉”的产品

据可查询到的信息显示,腾讯公司是在1998年11月注册成立的。但要严格追溯腾讯的起源,似乎要往前推移到1997年。

1997年,时年26岁的马化腾接触到了一款名叫ICQ的即时通讯软件,它由以色列人开发,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ICQ意即“I Seek You”。

当时的ICQ作为IM软件的缔造者,一经推出便在全世界拥有了大批用户,但其全英文的操作界面,一直都是其在中国市场用户使用数进展缓慢的一大阻碍。

彼时,已浸淫电信及IT相关领域多年的马化腾萌生了要“做一个中文版ICQ”的想法。

带着几名伙伴,马化腾很快开发出了一款名叫“网络寻呼机”的软件,最初,并没有什么野心的马化腾只是简单地想把它以90万元的价格卖给广东电信。然而,时运不济,最终在广东电信的招标中,马化腾的“网络寻呼机”名落孙山,未能中标。于是,半不甘心半被迫之下,马化腾和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张志东决定自己试着去经营这个业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国际   |   国内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汽车   |   房产   |   教育   |   军事   |   生活   

Copyright © 2002-2017 eastdaily.net.cn. 东方日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