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带着他们的“网络寻呼机”,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注册成立。成立后,他们的“网络寻呼机”更名为OICQ(意为,更加Open的ICQ,后被ICQ指责侵权,再次更名为QQ,从以下部分开始,我们统一称其为“QQ”)。
2. QQ的初生与成长
某种程度上,QQ最初的成功,既有点“天命注定”的意味,也是其团队和策略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
所谓天命注定,指的是若“网络寻呼机”成功中标,并由此成为广东电信力推的IM产品,那QQ的极限,至多可能将以“一个更早几年出现的飞信”而止。故而产品世界里,很多事情也常常是“焉知非福”的。
然而,作为一款新兴产品,如果QQ在当时混沌且激烈的市场中,只是一味照抄ICQ而不做任何创新,则其很可能不会有“冲出重围”的机会。
1999年2月,QQ正式上线,一经推出便呈星火燎原之势,获得大量用户喜爱,用户快速增长。同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已突破100万,次年4月,QQ用户注册数已突破500万。
在ICQ在前,网易新浪等国内各大聊天室在后,且网民们都还用着“猫”,下载个软件简直难比登天的1999年,QQ的飞速成长背后,自有其独到之处。
以后来的眼光看,作为一款半工具半社交的产品,QQ在其产品上线之初,除了比ICQ更加亲民的中文界面外,其至少在产品设计和体验方面完成了以下几点大的创新——
首创“用户信息存储于云端”
彼时的ICQ,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其全部信息存储于用户端。这意味着一旦用户更换一台电脑登陆,那么以往添加的所有好友及聊天记录将就此消失。
而QQ的机制,则是将用户信息存储于云端(虽然当时还没有“云”这个概念),而非单机上。
这意味着,即便你使用同一账号在不同电脑上登陆,好友名单也是自动下载同步的。
这个小小的,今天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产品创新,却成为了QQ在普及过程中最为坚实的基础——对于那个绝大多数用户上网的场景都是网吧的时代,这个功能对于用户的意义简直不言而喻。
产品体积小,易于下载
1999年,那时候中国网民平均线上下载速度在5K左右。
然而,QQ的很多竞争对手,其软件包大小都在1-2M之间,这个今天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大小,却意味着当时的网民们下载起来需要花费近1个小时的时间。
但,对比起来,QQ的大小是——220k。
是的,220k,这个大小一度创造了行业最“轻”的即时通信软件记录。也正是这个大小,让QQ可以成为成千上万用户的“通讯软件”首选。
稳定的系统运行和技术能力
1999年的互联网技术并不发达,甚至稍显落后,很多设备的运行并不稳定。所以,那个时代,“掉线”是常态,对IM软件来说更是如此。
但,腾讯团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加上CTO张志东在技术上的深厚造诣确保了QQ掉线后总是可以迅速恢复,恰恰就是这节省出来的几秒钟恢复时间差,让QQ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信任。
且,早期在大规模并发请求响应相关技术层面的积累,也奠定了腾讯做云服务的基础。
细节,细节,细节
QQ在早期的另一层面创举,就是在很多细节层面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体验。
比如说,相比其他很多同期IM单调的头像,QQ早期在软件设计上给用户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卡通头像。在一个数码相机还未普及,你又缺乏信息了解对方的时代,腾讯此举,给了用户一个想象空间——你可以凭借头像去想象这个网友到底长什么样。
这种“在关键细节层面提供差异化体验”的能力,此后逐渐成为腾讯的核心能力之一,此后的聊天皮肤、字色字号个性化、QQ表情乃至QQ秀等,都一脉相承。
回顾早期QQ的产品发展,你会发现,QQ敏锐地抓住了一个工具类产品前期快速增长所需要具备的一切要素——稳定、效率更高、体验顺畅,再加上一点点个性化元素。
而在社交和运营的层面上,我们也可以听到诸如马化腾为了能够增加QQ的活跃度,甚至有时要换个头像,假扮成女孩子来活跃社区气氛等一类的故事。
正如我们熟悉的那样,任何一个产品的早期,都是艰难、辛酸而又富有乐趣的。
事实上,QQ真正开始发展壮大起来,是在2001年。到2001年2月,短短2年过去之后,腾讯QQ的注册用户数已增至5000万,这一数字放在当时很多家庭还没有上网条件的大背景下,尤其可贵。甚至可以说,当时的QQ已经基本上统治了国内整个PC电脑的即时通讯。
顺带说一声,大约在2000年年底,又一个著名的QQ功能上线,它就是QQ群。
同年,紧紧依靠QQ产品之上的其它产品也开始得到发展。坐拥海量用户的腾讯,在这一年推出了TT浏览器,其IM软件-浏览器试图从两端来绑定用户入口的产品策略,与后来搜狗所谓“三级火箭”式的战略,颇有点异曲同工之处。
在那个互联网还很早期的时代,腾讯凭借着自身敏锐的嗅觉,开始了自己的产品布局。以QQ为中心的腾讯产品生态,从此开始逐渐有了雏形。
3. QQ商业产品的探索与成功
2000年,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腾讯陷入资金最为困难的时期,马化腾一度四处寻求出售腾讯,最终因无合适买家而无果。
正如此前我们提到的,福祸总相倚。没有低价把QQ和腾讯卖出的马化腾被迫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并最终在IDG和盈科数码处获得了腾讯的第一笔投资。
此后,度过最大难关的腾讯,发展慢慢步入正轨。
2000-2002年是QQ用户呈爆发式增长的时期,一直没有商业收入来源的QQ,也恰好在这一时期迎来转机。
当时的腾讯刚刚摆脱资金困境,而中国移动也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基于QQ庞大的用户数和恐怖的用户活跃度,双方几乎一拍即合——腾讯开通了通过中国移动短信通道每月支付5元的移动QQ业务,用户可以用手机短信与QQ好友实现信息互通。
QQ依靠着这一无线增值业务,挣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如果说这时腾讯的营收完全来源于中国移动,那此后“QQ会员”这一商业产品的蓬勃发展,则彻底让腾讯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中。
2000年年底,作为一款时至今日仍然很成功,令无数互联网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商业产品,“QQ会员”正式上线。自上线之日起,它的核心产品逻辑和架构此后稳定运转了很久很久,经十余年未有改变。
其实,QQ会员的核心逻辑,就是给予付费会员一些外显的特权。这些特权,小的有红名、等级等,大则有游戏特权、票务特权、聊天记录漫游、更高好友上限等。
这套体系,前无古人,乃是腾讯独创。
据说推出QQ会员之时,腾讯自己也心中无底,更多只是想要测试,但未曾想,会员自推出之日起,就进入了持续火爆的循环中,成为了此后十年里,中国互联网领域最成功的商业产品之一。
承接着QQ会员,腾讯在2001-2002年间连续推出了Q币、QQ秀等其它一系列商业产品,继续大获成功,使腾讯进入盈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