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吃得好”不仅是味道,更要安全健康!

119983_500x500

麻辣财经“种粮微调查”②

上篇说到,百姓餐桌要想吃得好,首先要农民种得好。推广种植优质稻,实现“优粮优价”是关键。

不过,麻辣财经在调研采访中,一些种粮农民也表示担心,大家都种优质稻,高端米能卖得出去吗?会不会种多了出现过剩,造成新的谷贱伤农?

总体上看,目前市场上的优质粮,还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优质优价,满足居民营养健康多元化需求,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目标。

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提出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点是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效解决市场化形势下农民卖粮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

品牌农业是方向,好口碑不愁市场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吃得好”不仅仅口味佳,更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安全,吃得放心。

安徽省巢湖市光明槐祥公司采购部经理翁厚彪分析,如今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明显偏爱口感好、香味浓的大米。公司瞄准商机,通过订单农业推广“南粳9108”新品种,高价收购香型大米,市场销路相当好。

“品牌农业是今后的方向,好口碑不愁市场。常德香米粒好、口感香,一斤比常规米要贵一倍。” 金穗米业总经理苏运德介绍,在湖南常德已经10家企业获得授权,可以使用“常德香米”地理标志,力争3年在地理标志区域内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产值过百亿元。

黑龙江桦川县副县长张义利认为,瞄准绿色有机,东北大米才更有竞争力。县里每年投入研发资金1.2亿元以上,优选出稻花香、五优稻3号、三江6号等适宜本区域的优良品种,广泛推广有机水稻覆膜、益生菌育种等新技术,有效培肥地力。现在,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85万亩,有机认证3万亩,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好大米让粮农尝到甜头。有机水稻,全程无农药化肥,浸种采用盐水,苗床用益生菌培养,生态米卖出几倍价钱。”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付延飞说,经过5年努力,合作社有机水稻生产已经从75亩发展到了5000亩。

桦川县玉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去年签了3000亩绿色水稻订单,“每斤价格2.4元,少施肥、不打药,好米能卖出好价钱,农民种地才有奔头!”

不过,东北大米市场销路好,但北粮南运是个问题。“粮食难出山海关,外运能力仍是卡脖子问题。”佳木斯粮食集团曾宪凯表示,黑龙江大米的产量,与外运能力很不匹配。从佳木斯到大连,走铁路运费是210元/吨,走公路要300—400/吨。但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老问题亟待有效的解决方案。

“优质稻生产应当加强,但结构调整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化调减不符合市场规律。” 宁乡市农业局副局长罗德辉认为,上面要求全市调减早稻12万亩,事实上早稻是米粉的主要原粮,在南方有很强的习惯性、适应性,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种不种、种多少还是应让农民做主。

好粮食必须货真价实,不能掺杂使假“坑两头”

优质绿色食品,很受消费者欢迎;种优质绿色粮食,农民真的是很用心。消费者吃得好,农民收入增,本来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却被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黑龙江五常“稻花香”大米,声名远播,好吃,好卖。但是,消费者能不能买到原汁原味的五常大米,那就不一定了。一位农口干部讲,人说五常大米甲天下,但天下大米乱了五常。

早在2015年,麻辣哥就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披露,按五常市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五常大米产量近58万吨,全国人均不到1斤。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

就在前几天,媒体又爆出新闻,市面上打着“五常大米”名号销售的大米,规模可能达到1000万吨,而五常市每年大米产量只有5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市面上每20斤“五常大米”中,可能只有1斤真正出自五常。

由此可见,这样的怪现象已经持续多年,真是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不独五常大米,但凡是出了名的农产品,市场上就会出现“李鬼”,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做假的方式五花八门。普通米掺点好米,就成了五常大米;陈粮里掺点新米,就成了刚上市的新米。

而且,掺杂使假的“调和米”在市场上横行,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真正生产优质大米的农民也带来“灭顶之灾”,以次充好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被冒名之后,一些知名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被砸了牌子毁了市场。

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种植、收购等全链条升级。目前,国内很多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弱,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更少。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品牌,如果任由知名农产品品牌被冒充,则其毁之于市场不远矣。

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从源头保障消费者买得到可心品牌,吃上放心食品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