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談融合創新:短視頻不只是一陣風

原標題: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談"融合創新":短視頻不只是一陣風

  作為“網上的人民日報”,面對媒體融合與創新變革,人民網在過去一年是如何將改革引向深入,在深化融合中不斷提升自身創造活力的?傳播君獨家對話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來看人民網如何應對2018年的媒體變革,又是如何布局2019年的。

  傳播君:您是如何理解新形勢下媒體融合和創新的?

  余清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作為重點新聞網站,我們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充分理解和利用互聯網傳播的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機制、體制等創新,加強自身內部融合、與報社其他部門的融合、在傳媒行業內部的融合、與跨行業其他單位的融合,做大做強,做優做實。

  傳播君:2018年,人民網在媒體融合和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余清楚:2018年,人民網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重大主題宣傳進行融合創新。我們成立了“新時代學習工作室”,“學習有聲”等融媒體作品總訪問量超過5000萬,“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入選“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同志出訪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中,人民網與人民日報相關部門共同推出融媒體作品,傳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人民網創新網評品牌,三評“浮夸自大文風”等繼續鞏固了“三評”欄目的影響力,嘗試推出“人民房評”等垂直領域評論品牌,在中美經貿摩擦等涉華國際問題中積極發聲、匡正錯誤、引導輿論。人民網聯手人民日報重磅推出融媒體調查報道《來信調查》,合力改進輿論監督報道,回應社會關切,平台點擊量突破4000萬。截至2018年底,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累計回復百姓訴求超過100萬項。我們還加強海外傳播,2018年外文原創稿件同比增長200%,原創外文稿件外媒落地同比增長20%,國外合作媒體數量增長至87家。

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談融合創新:短視頻不只是一陣風

  傳播君:2018年,人民網是如何抓住短視頻這一風口的?

  余清楚:我們不認為短視頻只是一陣風。整個網絡視頻內容的崛起是信息傳播技術發展和用戶使用需求相契合的必然趨勢,我們全力在視頻領域上拓展。2018年,人民網籌建了人民視聽公司,上線人民視頻客戶端,發力短視頻和移動直播。人民網融媒直播《兩會進行時》榮獲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特別獎,是5件特別獎中唯一的融媒直播項目,2018年《兩會進行時》總瀏覽量超過4億。“美麗鄉村”大直播總觀看人數超過3.8億人次。系列微視頻《您曾對我說》在各大平台累計瀏覽量突破2億。系列手勢舞短視頻《我們走在大路上》,總訪問量達14億。高考“滿分舞”等“爆款”視頻累計點擊量超過21億。人民網還利用短視頻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看見中國”短視頻欄目瀏覽量累計3000萬。

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談融合創新:短視頻不只是一陣風

  傳播君:2018年出現了不少媒體亂象,作為主流媒體的人民網是如何做好守正創新的?

  余清楚:守正是創新的根本,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守正。新事物必然會帶來新問題,搞不好就引發亂象。人民網是“網上的人民日報”,要做網上輿論的中流砥柱、網絡文化產業行穩致遠的壓艙石。首先,我們時刻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結合網絡傳播新情況加強對編輯記者的教育和培訓,深入推進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戰略,讓主力軍以創新的姿態進入主陣地。其次,我們對於媒體亂象敢於積極主動發聲,如三評“新經濟”、四評“自媒體賬號亂象”等系列網評,態度鮮明、引發行業警醒﹔求真欄目《高考滿分零分作文是真的嗎》等報道,追尋真相、正本清源,引導社會關注,配合主管部門對亂象的治理。再次,我們以業務支持和經驗分享來幫助業界解決問題,增強內容運營、內容審核以及內容聚合分發能力,努力成為互聯網空間的內容樞紐和閘門。

  傳播君:對於2019年的發展,人民網定了什麼方向?做了哪些准備?

  余清楚:2019年,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網信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統籌推進各項宣傳工作。人民網未來將以內容業務為主軸﹔以技術和資本雙輪驅動,孵化產業、掌控數據,形成兩翼﹔打造人民視頻、黨建平台、地方領導留言板三大移動端產品﹔形成內容原創、內容運營、內容審核和內容聚合分發四個層次的主體業務體系﹔實現人民網的政治價值、品牌價值、傳播價值、平台價值、資本價值等“五大價值”。不斷增強編輯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不斷增強人民網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為把人民網建設成為具有強大實力的國際一流網絡媒體而不懈努力。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