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铖金属制品厂长期雇用童工 老板娘自称是双赢

  低矮黑暗的厂房,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阵阵发潮油腻的空气,一个个弱小单薄的身影穿梭其间,搬运、电焊、切割一条条笨重又坚锐的铁棍……甘井子区辛寨子大铖金属制品厂正在雇用童工!7月12日至13日,记者佯装送未满16岁的亲属到该厂应聘,伺机深入生产车间暗访,看到了这些孩子们艰苦的求生现状。

    “那些孩子看起来很小,却整天干着成年人都难以承担的粗重活!”7月11日,大连市民白先生向本报反映,位于甘井子区辛寨子辛龙工贸园内的大铖金属制品厂常年雇用一些未满16岁的童工,孩子们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现状令人心疼、担忧。

    7月12日,记者来到辛寨子辛龙工贸园。这是一个以生产、销售钢材为主的老式工业园区,数十家五金类制品厂和门面“安家”园内,大铖金属制品厂的招牌就挂在进园左侧约50米处,并不醒目。

    走近大铖金属制品厂,一股刺鼻的铁锈味迎面扑来,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中隐约能听见“当当”的金属敲击声。过路的一名男子指着招牌下一个方形的“黑洞”告诉记者:那就是工厂的车间。

    走上厂房夹层的阁楼,记者敲开了办公室大门。

    “干吗呀?”坐在靠门边的一位短发中年女子上下打量着记者。“请问你们招工不?”记者拉过身后同行的一位朋友,“这是我表弟,刚从外地过来大连,还没满16岁,看看能不能在您这儿找个活做做。”

    中年女子将目光转向了“表弟”,“招,我们这招工,你都会干些啥活呀?”该女子自称姓王,是“大铖”的老板娘。当她得知“表弟”是第一次找工作,且无半点金属生产及加工方面的技能时,她表示:“想进来也行,那就得先从学徒做起,管吃管住,一个月工钱400元。”

    见记者有些迟疑,老板娘又说:“400元只是学徒的标准,以后活儿熟练了,会涨到500元,600元,700元……这都是一步一步按掌握技术的成分来的。”记者应承下来,表示当天就可以让“表弟”进厂当学徒工。对方则称不急,虽然厂里边提供住宿,但铺盖卷和洗漱等日用品还是得自备,她让记者先回家准备准备,第二天再把人带过来。记者提出想到下边的厂房转一转,了解一下“表弟”今后具体做的是哪些工作,顺便带他熟悉一下环境,老板娘想了想后答应了,“去看看吧,反正活儿都挺简单,很容易上手的。”

    已经进厂半年,刚满15岁的一位黑龙江男孩告诉记者,干什么都不觉得辛苦,只要能挣到钱养活自己,不用流浪街头,就是他最开心的事了。

    400平方米左右的地下工厂内,一些看起来还很稚气的男孩女孩穿梭忙碌着:两名女孩赤着双手吃力地搬运着一些手柄状的铁棒,将其放到固定位置后,再成捆地送到生产流水线上。几个来回下来,女孩红扑扑的脸上渗出汗珠。

    距离她们不远处的厂房一角,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孩套着件脏得几乎辨不出颜色的工作服伏在小桌上,用电焊工具焊接一根手指粗细的钢棍,动作娴熟。“这么大的火花,你都不戴手套,不害怕烫着啊?”见生人到来,男孩小心地摘下松松垮垮的方形大面罩,露出一张满是黑色油污却清秀的小脸——他看起来不过15岁上下。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他大声叫来一位与之年龄相仿的女孩,“问她吧。”

    “什么事?”女孩一边甩开被汗水粘在脖子上的长发,一边略带害羞地背起双手,使劲地搓着一直蔓延到手腕处的油污。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她主动提出可以带领参观其宿舍,蹦蹦跳跳地先行上了车间左侧一架黑乎乎的铁梯,走到半道,她又突然转身:“我看还是让主任带你们上去吧。”说着便跑到生产区叫来了一位中年男子。

    “这就是工人宿舍,还有空位。”原来,孩子们都住在铁梯之上的两个夹层内。门一推开,浓浓的霉味和从楼下车间蔓延上来的铁锈味几乎呛得人睁不开眼睛,5张上下铺式的铁架床一放,不足10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已没有多余的立足之地。“反正就是个睡觉的地儿,都是他们自己在收拾,我们没管。”

    记者看到,阴暗潮湿的小屋内,几双镶着花边的小码女式鞋四处横放。因为没有衣柜,孩子们的衣服、饭钵、鞋盒等用品全都堆在了床上,和凌乱的打着补丁的旧被褥,堆起了一座散发着怪味的小山。只有一个床铺挂起了蚊帐,贴着发黄的周杰伦海报。

    女孩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时开工,工作12个小时后,人人都喊困,谁都没有闲心再收拾宿舍了。

    另一间男生宿舍也一样,不同的是,所有床铺的下铺都直接贴在地上,没有界限,铺着纸板和木条子。主任说,工厂里男孩比较多,只有这样“将就”一下了。

    两间宿舍内均没有窗户,关上门站在屋内,巨大的生产噪音依旧不绝于耳。

    7月13日11时,记者再次带上“表弟”来到大铖金属制品厂车间。不巧厂区停电,暂时无法正常工作,老板娘让“表弟”先进厂,并亲自带记者二人下车间熟悉工作流程。

    “既然你们来了,我就要把规矩说一说。”她指着车间里4个正在车床前敲打着钢条的男孩说,“前5天是学徒的试用期,就干干他们这些活儿。”老板娘称,虽然这5天没有工钱,但是可以熟悉工作环境,并挑选适合自己的工种,正式确定下来后,将和厂方签下一份简单的书面用工合同。

    老板娘重申了学徒的工钱是每月400元。并向“表弟”推荐学习电焊手艺:“小工的工资根据来的年头长短结算,一般都是死工资。但焊工就不同了,它含的是技术成分,你样子聪明,如果手再巧点,工资肯定涨得快,一个月拿一千块钱也是很有可能的!”

    “挣钱当然好了,但是这孩子太小,还没到16岁,这些活能干了吗?”记者提出疑问。“能!你看看这里的孩子都和他一般大,干的是一些流水线上的活,不累,就是灰呀、铁锈什么的多一点。”老板娘称,工厂主要负责给大连一些集装箱加工铁把手和零件,厂子经营4年多了,效益一直不错。

    “这孩子的年龄问题,派出所和劳动部门什么的不会来查吧?”老板娘摆摆手:“年龄不是什么问题,具体的上面也没检查,我这自己开的厂就偷着用一些,就算来检查了,厂家也会出面顶着,这点你不用担心。”她还悄悄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没有身份证,一般用工比较正规的厂家都不会收用,出于同情,她留下了他们,并经常将自己曾经在铁岭当乡村教师的教学经验用在这些孩子身上。

    说着,另一位中年女子大喊“开饭了”,记者跟随孩子们走进厨房,一份炒豆角和一碗米饭是他们的午餐。

    7月13日中午,由于停电被耽误上工的五六个孩子坐在厂门口休息。28℃的炎热天气,他们仍然穿着厚旧的工作服,围坐在一起嘻嘻哈哈不知在说些什么。其中一个小女孩还跑出去买来雪糕,挨个递给同伴,“快吃快吃,不然要化了。”

    记者上前与他们搭讪,并把“表弟”这位新同事介绍给他们时,孩子们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都特别懂事,相处得也特别好。”做饭的中年女子告诉记者,该制品厂一共有七八个年龄一般大的男孩女孩,他们均来自铁岭、黑龙江、葫芦岛等地。

    从外表上看,这些孩子明显地要比同龄的城市儿童显得疲惫和消瘦,但是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量并没有夺走他们脸上的笑容。

    记者在参观厂区过程中,一直不停询问正在干活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小就出来不念书了,还没等他们开口,老板娘就替他们作了回答:“这些小孩家里穷,念书念不动,出去当力工吧,一个个累得都不长个儿了;去技校学技术吧,还得自己花钱,来这干活又有工钱,又能学到技术,多好!”对于自己雇用童工,老板娘有自以为很“在理”的一套说法,她称,一直以来,孩子们都是用从厂里边学到的技术来为厂子创造效益,来回周转,这种“双赢”的合作关系维持得非常平稳。  记者程果 实习生李洪波 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